大正藏第 25 册 No. 1506 三法度论

  No. 1506 [No. 1505]

三法度论卷上

 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

  德品第一

  知生苦无量,  善寂趣彼安,
  用悲众生故,  轮转于多劫。
  舍己之妙善,  为一切说法,
  普智灭诸趣,  稽首礼最觉。
  开此三法门,  功德之所归,
  安快彼众生,  离于一切苦。
  前礼于善逝,  法及无上众,
  今说真谛法,  三三如其义。

  说曰:今说三法。

  问:尊云说三法。三法何义?

  答:此经因法故,唯三相续撰。三法者是假想。

  问:何故三法撰?

  答:此佛经依无量想众生为恶世所坏、命以食存,欲求其真,为彼开想故及善持故,此三法撰。一切世间亦依真想及假想,是以开想,故三法撰。

  问:已答三法撰。三法唯愿说。

  答:德、恶、依觉善胜法门。若觉德、恶、依,觉则善胜法门。此三法经本三三品说,品各三真度。

  问:可说三品,但于说有咎。所以者何?善胜者,应前说是善胜,说善胜已,然后说德、恶、依当觉。答:乐所向者则不应说。此一切世间乐向善胜,乃至昆虫亦乐向乐。所以者何?为食故有所求。善胜者乐妙爱,如是比义说善胜。世间者多乐向乐而背乐因,乐者大涅槃及无病,是多乐向但背是因,若已乐向不应为说。譬人趣道,若已知道则不语道。彼亦如是,是故无咎。

  问:云何此德、恶、依觉便有善胜?颇有见金得富、见药病无耶?是故不可德、恶、依觉而有善胜。

  答:虽有此言,是义不然,当取如灯。譬。如然灯即时坏闇,非然灯已后坏闇。如是智生即有善胜,智觉是一义。

  问:德名何等?为众生数为色味香比、为摄为诤伏耶?

  答:我欲不乐自想作经。而此中德者,福、根、无恶。福、根、无恶者,此三是德想,白净法及法果,我以为德想。是一切此三中摄,今当相续显示。

  问:已说福、根、无恶。何等为福?

  答:福者施、戒、修,数数处善胜谓之福,亦扬去人恶谓之福。是三种施、戒、修,如所说:

  福者数数,  将人善处,  亦扬去恶,  故谓为福。

  问:已说福:施、戒、修。何等为施?

  答:为己他摄故。舍财时俱思愿及无教,是三种施。

  问:此云何?

  答:施者法、无畏、财。法施、无畏施、财施,是三说施。法施者,说经出于世间。无畏施者,八种,三归为首。如世尊说:“归佛为无量众生施无畏,不结恨、无恶法。众亦如是。”

  问:如三归亦杀生,云何施为无畏首?答:不说一切众生,但如此邪见为痴。杀生、盗他财、作众恶,是三归者所不作,已得正见故。若三归无正见者,则非三归。是故施无量众生无畏为首。无咎财施者,饮食为首,摄他故施。供养等以香华为首,自为故,或复俱故。是己他俱德,故得大果。此中施净,应广分别。如所说:

 “譬树用其根,  时复用于枝,
  或有二俱用,  是事世之常。
  如是方便成,  是施得大果,
  有从因缘净,  俱功德亦然。”

  问:云何戒?答:戒者身口二:摄他、不娆、饶益。戒者有三相,从身口生。

  问:此云何?

  答:摄他不娆他及饶益摄他者,饥乏时众生爱命,恕己不害,离他财他妻亦如是,此是摄他。离两舌、恶口、妄言、绮语,是不娆他。复次七枝不逼他,是不娆他。众苦所逼无所归依,而救济,是摄他。受持此二,若福相续生是饶益。我从今离杀生,发心即饶益增长。譬如出物日有滋息。受戒心生善相续,受实已灭。如种有萌牙饶益。若不舍善相续,乃至眠亦增益福。此是饶益是谓戒。

  问:云何修?

  答:修者,禅无量无色。此修于善行,是故修如华薰麻。习是修,如习近王。譬如王臣善习近,必成其果。如是习修必得白净果故。说修禅者是念义,此四种。

  问:此云何?

  答:禅者离欲观喜苦乐。是四禅,初者,已离欲恶不善法,缘善系心住,谓之离欲。第二离观。观者微于觉,如铃有余声是,此中无,谓之离观。欲前已离。第三离喜。喜者心悦,如海涌波。是此中无及欲观,故说离喜。第四离苦乐。乐者身心不逼、苦者逼,是此中无及欲、观、喜故,说离苦乐。是四说禅。

  问:云何无量?

  答:无量者慈、悲、喜、护,是四假想为无量。无量众生彼缘故无量,亦不可数功德故无量。慈者,愍一切众生心行,一切众生润在前念是慈。悲者,苦恼众生愍伤在前,离忧恼念是悲。喜者,于多乐众生系缚悦踊是喜。护者,无求不勇猛恕众生过。若众生作恶,是不作为快。是反观众生自业,如是恕过,谓之护。

  问:已说无量。云何无色?

  答:无色者,空、识、无所有、非想非非想处。处者依是四种。空者,除色见、色过。是离欲一心缘空,于空系想是空处。不猗于空但有识,缘识便有识处。是亦为依,无依乃胜,若无所有,是谓无所有处。于想见过、灭想见怖,一心是非想非非想处。是无色道,是名一切福。

  问:根云何?

  答:根者无贪、无恚、无愚痴。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此三根相。问:此是谁根?

  答:非是前说德本那!是一切趣善胜法之本,随其义一,增余相随。如无贪于施增,无恚于戒增,无痴于修增。复次无贪于财施增,无恚于无畏施增,无愚痴于法施增。是谓三种施增。复次无贪于摄他增,无恚于不娆他增,无愚痴于饶益增,是谓三种戒增。复次无贪于禅增,无恚于无量增,无愚痴于无色增,是谓三修增。复次无贪于不恶增,无恚于忍辱增,无愚痴于多闻增。如是于力、根,如是当知一切善行根。无贪者于所有众具不利不着,意无恚者灭于恚,无愚痴者灭于痴,故曰根。问:云何无恶?

  答无恶者,忍辱、多闻、不恶。无恶者是俗数假相。复次恶者,是增恶。是不增恶,故曰无恶。如所说无恶者。妙善之言。忍辱者苦。贵贱力自制不怒怒。忍辱为苦。贵力贱力随其事自制不怒。怒为苦所逼。自制是堪耐义。为贵力所迫,怒而不能报;但弊恶人故起怒。若于大力所迫不起怒,是忍辱。为贱力所加,恕贱力。怨家能报,若不报者是恕。如是众生过及行过堪耐。此义今当说。苦者寒热饥渴风日勤劳,为众苦所逼,当自制。此苦从二事起,恼于身,不怒于无情。怒者,众生因缘说。是以依二逼身,当堪忍。

  问:已说忍辱。云何多闻?

  答:多闻者,契经、阿毗昙、律。多闻者,若能除淫怒痴,是多闻;余者非多闻。是三种契经、阿毗昙、律。于中契经者,萨云若说及彼所印可,显示秽污、白净,明四圣谛、离无量恶。阿毗昙者,于契经所有尽分别。律者,说威仪礼节令清净。是谓三种多闻。于中律多制欲,阿毗昙多制恚。阿毗昙者说诸业性,以此止恚。因恚起犯戒,因犯戒堕地狱,契经多制痴,契经者说十二因缘。

  问:是多闻云何不恶?

  答:不恶者,真知识御意。由真知识、真御意、真由,是谓不恶。真知识者,慈、善、能师弟子同学。若慈善能者,是谓真知识。彼三种师弟子同学。

  问:云何?若慈是师、善是弟子、能是同学,说如是耶?

  答:不。所以者何?说无差降慈、善、能者,谓真知识相。是说当观师弟子同学,此中慈相最胜,余二枝所成。或慈者但不善知事,亦不能说,如父年老无德。或有能者亦不善故,虽有慈不善故教恶,如六师等。若有具足成就三相者,当知是真知识。或有师过故坏、或弟子过、或同学过。是以具足成就三相真知识当求。

  问:是真知识云何真御意?

  答:真御意者,止举护想、勇猛止想、举想护想向是勇猛。于中止者,止心逸意下,此中观相故说。止举者,意弱柔濡,下筋力扶起令高,此中观相故说。举护者,以平等意任其行,如善御乘,迟者使速、急者制之,等行而护。此亦如是。四无量中护不可意众生,以慈为首护,此中平等意护。

  问:云何知如下意当举、举意当制、等者护?

  答:非为自随所欲是真御意那!是故此自随所欲,随时随方便义,若高下者此非真御意。

  问:是真御意云何真由?

  答:真由者,具方便果。真由者,向彼。或说习修是真由,具方便果。

  问:为谁具?答:前已说善胜。

  问:具名何等?

  答:具者,善损伏根近行禅,此是资于善行,故曰具,如行具足具。具者是枝义。此具三种善,损伏根近行禅。

  问:云何善损?

  答:善损者,粪扫衣、无事、乞食,众聚中损,谓之善损。善损者是清薄义。工师作二种像,有增者、有损者。损者石工木工,增者泥工画工,彼成二种像。若从损,是能耐风雨。余虽有好色,不耐风雨。如是二种人,在家及出家。出家者于家累意解脱,已舍众具损为妙。在家者因妻子亲族为增,众事得成。在家者虽有众具为美味,但爱相别离、忧悲斗诤等,为非法雨所坏,意无所耐,如画像为风雨所坏,非出家。如世尊说:

 “如饰弃鸟,  青鸱妙色,  终不能及,
  鹅雁飞行。  在家如是,  不及比丘,
  牟尼远离,  闲居坐禅。”

  是谓善损。粪扫、无事、乞食,此三净功德,为十二本,余九是眷属,彼当别说。世尊欲令难陀欢喜,故亦说此三。

 “难陀何见汝,  无事粪扫衣,
  知已乐于高,  舍离不染欲。”

  以是故知此三是本。复次四爱生,衣食坐处有故。于中为衣爱所持说粪扫衣,为食爱所持说乞食,为坐爱所持说无事。若成就此三功德,是方便灭有爱,以善损故。复次有二种:计着我行及我所作。于中为贪衣食坐处故,生我所作计着。彼以此三净功德止。若灭一事必断计我,是故说净功德。

  问:云何粪扫衣?

  答:粪扫衣者,三衣、栴衣、随坐。此粪扫衣三种所满:三衣、栴衣、随坐。若粪扫衣惟三者,应有九净功德。若尔者,经相违。粪扫衣者,从冢间里巷拾弊坏衣。三衣者,僧伽梨、郁多罗僧、安陀罗会。或有持三衣者,为爱好衣所困,汲汲行求,由此爱极烦劳。若不得多者,三当极妙。爱有二种:妙爱、多爱。譬如求一最胜女,或求不端政千。如是多爱,三衣所制生妙爱。世尊为彼说:“持三衣,有六种:劫贝、毕竟、缯、麻布、葛、纻布,于中要用一。”彼见已是好,是好多劳,为彼说栴衣。如是持栴三衣。或在众中、或在居家床座,若见余好座移就坐。为彼说,随座已坐,不应为好故移座。以我大故起他,是随座。如是三满粪扫衣。

  问:无事云何?

  答:无事者,树下暴露。正坐受树下、受暴露。受正坐。受此三,满无事。此四除处所爱。于中精进人信施作舍,柔濡敷大床座,教化者贪着。世尊知已为彼说此事:“不应舍自家着他家,当舍此舍乐无事。”彼已在无事,复作高大楼阁屋,此亦不应尔。在无事中爱乐高阁屋,如以马乘具被驴,是故树下当受持。彼已受树下,不乐弊恶小树,而复求好大华果树。世尊教彼:“当受持暴露。汝施主长养身。复何为此?当学神仙乐于暴露。汝无家,非为爱所逼。”彼已在暴露,便作是念:“我难行已行。”由是舍正思惟,即便倾卧眠至日出。世尊教彼此事:“不可如人截耳而严饰首。是故汝当受持正坐,布草结跏趺坐。观世间如真而作自业。”如是具足无事。

  问:是无事云何乞食?

  答:乞食者,一食,过中不饮浆。冢间出家者有二种食:僧食及乞食。僧食者,恒精进家得具足食。或复精进者,为除烦劳故,于外作房作食饷。乞食者,从家家乞,至极少,是名乞食。余者,邪命。彼僧食者作是念:“我能致彼施主食。”便起贡高大慢。世尊为彼说:“当乞食。”彼乞食已,数数食至时,以是废学。世尊教彼当一食。如所说:

 “人当有念意,  每食自知少,
  则是受用薄,  节消而保寿。”

  彼一食已著于食,便作是念:“世尊唯听饮浆。”而求种种浆,以是废学。世尊教彼:“汝得如是苦处当舍浆。渴者,水亦能除。当受持过中不饮浆。”彼如是少食知足已,复乐澡浴涂身。世尊教彼:“此亦是食想贡高。所以者何?身者从食中生,虽有极肥亦当弃冢间,是故汝当乐冢间。观于冢间,从食所有烂坏散,膀胀脂血流漫。见已灭此贡高。”如是乞食满,是谓善损。

  问:云何伏根?

  答:伏根者,不害、守、降。伏根者,能制诸根是伏根,是三种:不害、守、降。

  问:不害何等?

  答:前已说根,害根者不能调根。如马虽断水谷无道不调,饱以水谷以道则调。如是害根不调,摄诸根则调。若害根谓调,是盲者离欲,是故莫害根。但正御于境界、正思惟摄,即得守。如所说:

 “诸根至境界,  当远离众想,
  不可害境界,  但除其染着。”

  降根者,若见极妙女色,便起如母想,是谓三种伏根。近行禅者,忍名想,近于思惟,故曰近行禅。

  问为近谁?

  答:如前说善胜。

  问:如前已说四禅,何故重说?

  答:前说禅,是趣生死胜。此趣出要胜,此次第观真谛。如人始度旷野,见种种妙好华池若干清泉盈满,及园观种种华树严饰。见已作是念:“此非空野中可得,必近城邑。”如是行者在生死旷野,淫怒痴烦劳,得真知识故正思惟,观阴界入无常苦空无我时,若欲乐是谓忍。正思惟意不动,是谓名如梦中见亲、如镜中像。如是苦观想,是世间第一法。由世尊想,是谓近行禅。彼次第如梦觉见亲,后得圣谛观亦如是。

  德品第一真度说竟。

  问:云何名方便?

  答:方便者,戒上止智。方便者是道,是趣善胜,故说方便是三种戒上止智。

  问:非为重说戒耶?

  答:前已说善胜有二种:一受生、二出要。前戒受生,此出要。戒义者是习义。

  问:此云何?

  答:戒者正语、业、命。正语、正业、正命,是三种名戒。正语者,离两舌、恶口、妄言、绮语。正业者,离杀、盗、淫。正命者,比丘僧食乞食衣药具,是正命;余邪命。优婆塞离五业:刀、毒、酒、肉、众生,是谓正命。

  问:云何上止?

  答:上止者,进、念、定。上止者满具。复次,灭淫、怒、痴谓之上止。向彼住故说上止,是三种进、念、定。于中进者力,若说进当知已说力。复次能作故说进。进者行,此能进至善胜,故说进。

  问:此云何?

  答:进者,信、勤、不舍。信、勤、不舍,是三假名进。所以者何?信增一切善行,在一切善法前,于一切法最第一。如所说:

 “士有信行,  为圣所誉,  乐无为者,
  一切缚解。”

  是三种信。

  问:云何三种?

  答:信者,净、欲、解。是信:净、欲、解。于中净者,除浊故。浊者,人所恶,恚贡高无惭无愧比。譬如象水牛等混乱泉水,是说浊。停住便澄清。如是人恶恚贡高无惭无愧比乱意谓之浊;无是谓之净。欲者,爱乐于胜。如人为病所困不欲好食,病差已而欲得。是人为恶所困,不乐欲闻法。得善知识已乐于法,便作是念:“此法极微妙。”更复说是名为欲。解者执持。譬如人为毒蛇所螫,师咒毒时彼意至到,便作是念:“实如说咒。”从此必差,已意解便求药。如是人为淫怒痴蛇所螫,世尊为彼慈心说法,彼若意解者,无异彼心得除淫怒痴;余者不除。是解。

  问:是信云何勤?

  答:勤者,起、习、专。起、习、专此三种谓之勤。起者始造善,如钻火时造众火具。习者数数作。专者着不舍不散,意成一缘,如救头然。是三种谓勤。

  问曰:何不舍?

  答:不舍者,不止、不厌、不离。不止、不厌、不离,此三谓不舍。不止者,一切时不远。我极精进不废,是不厌。我一向勤,久时烦劳,或有果或无,舍置何用。若以此不舍精进,是谓不舍。此三事必获得果,如行人爱乐所至方。

  问:已说进,云何念?

  答:念者,身、痛、心、法,内外俱不忘。内外俱不忘是三种念,为自己内;余者外。二事为俱。复次内者受阴、界、入;外者他受及不受俱。复次三烦恼在内在外俱。在内者欲、在外者恚。恚者为他,非自瞋。若作是念:“欲亦为他。”此不应尔。所以者何?内者染外为他生欲,以内着故。如经所说:“人见女,如内根痴俱行,若灭此三烦恼,是三种念。”彼身三、痛心法三,是十二种念。

  问:已说念。云何定?

  答:定者空、无愿、无想。空、无愿、无想是三种定,事空故曰空。

  问:多有空,空村、空舍如是比,此中说何等空?

  答:空者,我行我作俱不见。我行我作俱不见者,是谓空。

  问:何得不见我行我作?如世尊说:“我尔时名随蓝梵志。”复如所说:“比丘!我手着虚空。”

  答:非如是。我行我作是假号,但于五阴中计我是我行;世尊不行此。若于境界计着我许,是名我作;是世尊亦无。如《圣法印经》说:“空者观世间空。”如是比,彼亦我我所有俱得成,以故无咎,是谓空。

  问:云何无愿?

  答:无愿者,过去未来现在不乐立。无愿者,不立义。是入此三中过去未来现在,是一切有为。如《说处经》所说:“彼若作是意,我及涅槃。”彼不摄是三,此不应尔。所以者何?一无二义故。涅槃者,离世一向无缘。彼中无意我者,离三世更无,此不可说。是以三中不乐立,是谓无愿。

  问:无想云何?

  答:无想者,事、作、俱想离。事、作、俱想离是无想,如所说离一切有为。一切者,事及作。可作是事,能造是作。如由无明福无福不动作行,彼缘相续有生识是事,无明及行是作。如是一切有为,若离彼是说无想。复次如《圣法印经》所说:“无想者不见其色相。”如是一切,彼中亦说。此三事作俱离,彼一切是三义,但说异。如言河无水,不见水是一义而说异。空、无愿、无想亦如是,是谓定。

  问:云何智?

  答:智者,见、修、无学地所行。智者是觉。是三地见地、修地、无学地,此中见,故曰见。

  问:何等见何等?

  答:见未曾见圣地根、力、觉、道枝及实。修者习义。如以淳灰浣衣,虽去垢白净犹有灰气,然后须蔓那华等诸香华熏。如是见地,清净意禅无量诸定,断除诸结尽极勋,是谓修。无学地者,淫、怒、痴尽无余,是谓无学。

  问:何等于见地智?

  答:见地者,法、观、未知智。法智、观智、未知智,此:是见地智。于中法智者,是现智义。譬如良医知痈已熟,以利刀破痈,然后以指贯通道,令不伤脉而后破痈。彼修行人亦如是,正思惟观欲界苦时,断见苦所断烦恼,然后生第二智,如欲界苦无常,色无色界亦如是,从此比智断色、无色界烦恼。是谓见苦三智。欲界爱苦因,是法智即是观智。如是色、无色界未知智,是见习三智。欲界灭止是法智,即是观智,如是色、无色界未知智,是谓见尽三智。此道灭欲界苦是法智,即是观智,如是色、无色界未知智,是谓见道三智。此十二智见地广当知。

  问:云何修地?

  答:修地者,相、行、种知。相知、行知、种知,此三修地。

  问:云何相?答:相者,起、住、坏。起者生,住者成,坏者败。

  问:漫说于众生涅槃有疑。众生及涅槃亦有此相,若有者为大过,即有无常。若不者,此经有过,应当说起住坏是有为相。

  答:众生者,于相是,余不可说。若异即有常,若是即无常,是二过不可说。涅槃亦如是,是故分别。当知相者,一向有为相。

  问:今说功德,云何此相是功德?

  答:今说智。若此三中智,是功德非相。

  问:云何行?

  答:行者,无常、苦、非我见。行者,尽智是行义。此相由是行知,是行义。阴无常,若无常者是苦,若苦者是不自在,故非我。无常者不久住,故如水泡。苦者逼迫,故如箭在体。非我者不自在,故如借璎珞。是谓行。

  问:云何种?答:种者,味、患、离。种者是味、是患、是离。

  问:是谁?

  答:是有为。于中味者是妙,患者是恶,离者俱息。于中天人乐是味,三恶道苦是患,离罪福是离。若如是观,正见功德故,故即得解脱,是谓种。此是修地智。

  问:云何无学地智?

  答:无学地者,达、通、辩智。达智、通智、有辩智,是三无学地智。

  问:云何达智?

  答:达者,宿命、生死、漏尽智。宿命智、生死智、漏尽智是谓达。能达,故曰达。达是知义。于中宿命智忆过去所作行,生死智知得业果,漏尽智后当说。复次烦恼有三种:过去、未来、现在处。过去者十八见,未来四十四见,现在处身见,由此故生,故分别过去、未来。于中若得宿命智者不谤过去,得生死智者不痴于未来,得漏尽智者不着现在处。

  问:云何漏尽智?

  答:漏尽智者,尽、无生、愿智。我烦恼尽,观如是,是尽智。不复生者是无生智。譬如师治蛇所螫,知已除毒,是一智;不为前气所熏,是第二智。无生智亦如是。愿智者,若声闻以宿命智自忆生相续,非余是愿智,以愿故亦知他,是谓愿智。

  问:云何通?

  答:通者,如意足、天耳、他心智。如意足、天耳、他心智,此三是通。如意足者,后当说。天耳者,以定力故,处一缘中增长四大净,此天人至恶趣,闻声随其力,如眼或见近或见远,随其眼力,如是随其定力得天耳。他心智者,如见众生若闻声,知彼心念如是如是。

  问:云何如意足?答:如意足者,游空、变化、圣自在。如意足者,得如意,故说如意。如意是自、在义。游空自在、变化自在、圣自在,是谓三种如意足。游空自在者,履水蹈虚、能彻入地、石壁皆过、扪摸日月,是谓游空自在。变化自在者,现人象马车、山林城郭,皆能化现。圣自在者,能化寿、化水为酥、化土石为金银,如是比是谓如意足,圣所增长养。如意足、天耳、他心智是谓通,宿命智、生死智,是凡夫五通。

  问:云何辩?

  答:辩者,法、义、辞、应。善知法、善知义、善知辞、善知应,此四是辩。知法者知名、句、味。知义者,即知彼性实,如火是名彼热,是义于中不痴。知辞者,此文饰如是次第。知应者,不颠倒说句文饰,亦不差错,是谓辩。此亦于学地智已广说。

  问:如戒及定,学无学地中亦可得戒定,何以不三种说?

  答:无戒戒差别,非为学。离杀生,众生极护,无学不如是。若学不杀生,即是无学。以是无差降故,不说三种。

  德品第二真度说竟。

  三法度论卷上


大正藏第 25 册 No. 1506 三法度论

三法度论卷中

 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

  问:前说由者具方便果,于中已说具方便。云何果?

  答:果者,佛、辟支佛、声闻。佛、辟支佛、声闻者,此三是果。

  问:为谁果?

  答:戒上止智。

  问:今说由,由者是道。云何果亦是道耶?

  答:此果说是有余,前说无余,无余般涅槃故,是故无咎。佛者离一切障碍,得十力、逮四无畏、获一切佛法,诸佛戒定慧等无差降。辟支佛者,为自觉,不为他而自觉,故说辟支佛。声闻者,由他说。复次解脱具有二种:一者悲、二者厌。若从悲具得道者是佛。厌具有二种:一者由自得、二由他得。若自得者是辟支佛,若由他得是声闻。复次若普知尽具功德、离诸恶者是佛。辟支佛者,虽离诸恶,余事不如。声闻者,缘他离诸恶。

  问:云何知诸佛无差降?声闻亦为不?

  答:声闻者,离欲、未离欲阿罗汉,声闻有差降,分别相故。信首五根有软中上依,是诸声闻有差降一切诸地。

  问:云何离欲?

  答:无欲者,信解脱、见到、身证。以信为首度故曰信解脱,以慧为首度故曰见到,二俱是身证。是无量种,今当现示。信解脱者,上流、行、无行般涅槃。上流般涅槃、行般涅槃、无行般涅槃,此三是信解脱。上流者,爱彼将至上。复次流者道,彼于欲界将至上,故曰上流。行般涅槃者,行谓之有为,多方便及道缘行至无为,故曰行般涅槃。无行般涅槃者,无行谓之无为,少方便及道,缘无为至无为,故曰无行般涅槃。是谓三种信解脱。

  问:云何见到?

  答见到者,中、生般涅槃亦上流见到。亦三种:中般涅槃、生般涅槃、上流般涅槃。中般涅槃者,此命终,未生余,得道。中般涅槃,如小火迸,未堕已灭,此义亦尔。生般涅槃者,如火迸,堕地即灭。如是始生,次第得道般涅槃。上流如前说。此无色界亦如是。此三是见到。

  问:云何身证?答:身证者,行、无行、生般涅槃。此前已说。

  问:非为重说耶?

  答:不。界异故,离欲界及离色界故,是二种尽除中阴,非有无色界中阴。复次前说无解脱,身证者有解脱。解脱后当说。

  问:是离欲。云何未离欲?

  答:未离欲者,第八、须陀洹、薄地。第八、须陀洹、薄地,此三是未离欲。

  问:云何第八?若数者,应第一,不第八。初向后至阿罗汉,云何此是阿罗汉耶?

  答:不当观。如人有八儿,彼非以长为第八,以幼为第八。如是世尊功德子有八,彼阿罗汉为长,诸漏已尽故。谓初向为幼,是以说第八。

  问:是云何?

  答:第八者信慧俱,此族姓凡人时有如是具信及慧,彼或信胜慧随、或慧胜信随、或等,是生法智已,从信行为钝根、从法行为中根、俱行为利根,此三是第八。已见谛,若信为胜,是极七。慧胜者中,俱胜者家家,此是见地。若升修地者在薄地,信胜者一往来,慧胜者中俱胜者一种。若离欲界欲,信胜者信解脱,慧胜者见到,俱胜者离色得身证。若一切漏尽,信胜者慧解脱,慧胜者俱解脱,具得解脱,俱胜者亦俱解脱。复次信胜者钝根、慧胜者中根、俱胜者利根,如是次至上。

  问:已广说第八,渐渐生功德林,而不知此何谓?当为显示。

  答:须陀洹者,极七、家家、中。须陀洹者,是三种,住初果,求第二。须陀洹者是道,升是道故谓洹。身见、戒、盗、疑断,恶趣尽。钝根极七受天人中乐,要般涅槃。家家者亦住初果,三结尽,思惟所断少尽。是于此中生,从家至家而般涅槃。中者,此二中非一向从家至家般涅槃,亦不一向极七天人生般涅槃,而于中间般涅槃。

  问:是须陀洹,云何薄地?

  答:薄地者,一来、一种、中。欲界结薄住,故曰薄地。此三:一来、一种、中。一来者,此终生天上,一来而般涅槃。一种者,受一有而般涅槃,增益功德故。中者,此二俱。是三谓未离欲。

  问:云何阿罗汉?

  答:阿罗汉者,利、钝、中根。阿罗汉者是说供养名,堪受供养故曰阿罗汉。

  问:谁堪受?

  答:为一切众生,故说阿罗汉。是阿罗汉三种:利根、钝根、中根。

  问:云何利根?

  答利根者,住法、升进、不动法。住法、升进法、不动法,当知是利根。住法者,离方便除烦恼故,故曰住法。升进者,除诸烦恼,求上胜能得,故说升进。胜者,达、通、辩。不动法者,已得胜果,一切谈论不动辩才,是谓利根。

  问:云何钝根?

  答:钝根者,退、念、护法。退法、念法、护法,此三是钝根。退法者,或差降退非圣谛,故曰退法。或复于修地退。修者修习,说以不修习是名退。如学经已不数习忘,如是不修习修地退。是病、业、诵、和诤、远行观故退,以是故名修地。念法者,已得阿罗汉。劣行故及身劣,便作是念:“我所作以作。我何为住?”如是思念,思念者多品数,亦思念财产及裁衣。但此中思念舍命。护法者,不退亦不思念,但极大方便护,如贫多方便得财守。是钝根。

  问:中根云何?

  答:中根者,慧解脱、具、不具解脱。得慧解脱者下。俱解脱二:一得具解脱,二不具。俱解脱者,信及慧,已得此二故胜。

  问:云何解脱?

  答:解脱者,欲色灭尽,解脱欲界、色界,灭上心住,及三界尽,是三种解脱。解脱于烦恼,故曰解脱。

  问:云何欲解脱?

  答:欲解脱者,内色无色想,不净亦净。内者自内。是二种:有色想及坏色想。于中内坏色,冢间地观腐烂肉段眼脱腹溃肠出,大小便处流出不净,无量种虫交乱其上,乌鸟争食,手脚髑髅各在异处。见已起无欲,此便作是念:“是身以此故众生怒斗诤讼贡高憍慢,起无量恶。”如是观已,解脱恶上心定。是谓内色想不净解脱。二内坏色想,由定故如无色,如是得立观,他身亦复如上,是谓内无色想不净解脱。净解脱,青黄赤白色华衣等缘,以发意思惟心住不动,是净解脱。此三种是欲解脱。

  问:色解脱云何?

  答:色解脱者,无色。离色欲已,四种心住,亦复有漏,是谓色解脱。此前已说。

  问:云何灭尽解脱?

  答:心等诸心想应灭,是谓灭尽解脱。

  恶品第二

  问:已广说德品三真度。云何为恶?

  答:恶者,恶行、爱、无明。恶行、爱、无明,此三当知是恶。污善行故曰恶。此亦污人,谓污人意乐于恶,如猪乐不净。于中初身口意恶行,此众恶初,是三种身口意恶行。恶行者,恶人所行,故曰恶行。复次此行是恶,故曰恶行。是身所作恶,谓之身恶行,口意亦如是。

  问:云何身恶行?

  答:身恶行者,杀、盗、淫。身恶行当知是三种:杀、盗、淫。

  问:已知身恶行是三种。云何为杀?

  答:杀者,念、教、作。念、教、作是说杀三种,余亦如是。如身恶行,杀三种:念、教、作,盗淫亦如是,口业亦如是。

  问:知余亦如是,而未知念。云何为念?

  答:念者,心欲、欲使、他作喜。念名思惟。是三种心:欲作、欲使作、他作喜。如意杀众生,是欲作。意使杀,是欲使作。他杀已,意悦,是他作喜。是谓三种念。

  问曰:云何为教?

  答:教者,诲、令、可。诲、令、可者,是谓三种教。诲者,如外道说杀猪羊以祠天,是诲。令者,如王令臣:“我有怨敌,卿往害之。”是谓令。可者,如人问:“某是我怨,欲往杀之。”彼即然可。是谓可。此三是教。

  问:云何为作?

  答:作者,众生想、舍、断命。作名施行事。若说杀生者,当知诲、令、可。意恶行亦如是。于中有他众生想、舍众生、断众生命,是三作具满。医者不晓破痈,若破痈时死者,非以医杀生,彼无害意故。如是三事不具,非杀生。是谓三种作。

  问:云何盗?

  答:盗者,他物想、偷意、取。他物想、偷意、取,是三种盗满。所以者何?设使有他物,非盗意取物者,是我许、以相似,故非偷。若他物,不偷意取,无盗,如取知识物。如是三事,不具非盗;具是盗。是谓三种盗。

  问:云何邪淫?

  答:邪淫者,他、法受,非道行邪淫。三种:犯他受、犯法受、犯非道。

  问:说淫是本。以何等故说邪淫?

  答:人有二种:出家及在家。于中出家者行淫,是说恶行。在家淫非恶行,而邪是恶行。若在家淫是恶行者,须陀洹行淫应堕地狱。若不尔者,邪为恶行。故经说二种无咎。

  问:云何他受?

  答:他受者,主、亲、王。主所受、亲所受、王所受,是一切他受。主有二:有至竟、有少时。至竟者,如方土家法女属主。若淫此女,从彼邪淫。少时主者,若女从彼取物,齐限有时。若淫此女,从彼邪淫。亲者,父母兄弟舅等及养女,若弃女取养。王受者,若无亲无主而受王禀。

  问:云何法受?

  答:法受者,学、斋、族法。若受学法,是学法受。若受斋法,是斋法受。若受族法,是族法受。是俱中可说。学法受者,若主前听学,后犯者是邪,是谓学法受。斋法受者,若主先听受斋,后犯者是邪,是谓斋法受。族法受者,如前说亲受。但作经者欲令满三法故,重说族法受。母姊妹女子妇及同姓,是一切不可犯,犯者邪。

  问:云何非道行?

  答:非道行者,女产、男、不成男。非道行名。若女新产后犯道,是非道行。若以力势犯未嫁女,是非道行。及淫男、不成男。是谓三非道行。

  问:此说不具。所以者何?此中更有余邪淫。此说云何摄彼?若不摄者,是故此说不具。

  答:此说已具。所以者何?前已说离产时女。若说女,当知已说畜生。若说离产者,当知已说余行,是故具说。

  问:此恶非义从何而生?

  答:尽从淫、怒、痴生。彼一切当知从淫、怒、痴生。

  问:云何一切为杀、盗、淫耶?

  答:不但是。若但说是,作经者应当说即是但摄一切,故当求经本。一切身口意恶行当别说。

  问:云何此从三恶中生?此中有咎。所以者何?非以乐痛苦痛一时生,亦非以瞋乐痛所使。淫者说乐习,欲者淫,此中云何瞋?

  答:非为说从淫生瞋那!此中说本愿,为爱牙毛故起瞋杀。如是前发恚,彼犯我妇我亦报彼,而后行淫起爱,但本愿从恚中生。欲从彼生故,是故无咎。余亦如是。

  问:前说一切从淫、怒、痴生,于中已说身恶行。但不知口恶行是云何?

  答:口恶行者,不实、不虚、绮语。口恶行者四种,但撰三法故,当知是三。是三,亦显示四。

  问:云何不实?

  答:不实者,为己他利讳实。若不实口恶行,是为己故、他故、利故意讳实。讳实者意覆藏,如意知已口说异是。说三种:为己、为他、为利。为己者,自命故。为他者,亲故。为利者,财物故。是谓三种。如世尊说:“在眷属因己、因他、因利,知已妄语。”

  问:已说口不实恶行。云何口不虚恶行?

  答:不虚者,不爱、别离、俱行。不虚名为不爱行、为别离行、为俱行。行者,谓作不爱行者名恶口。爱故说瞋是不恶口,若不尔者无非恶口。恶口者,为己生;若异者,世尊亦恶口,彼为慈愍调达说而瞋。是以为不爱行是恶口。如人瞎呼瞎瞋,虽有实言但以恶意,是故为不爱说是恶行。别离行者,虽有实言,但为别离行故是两舌。若不为别离行而能别离者,是非两舌。若不尔者,世尊亦当两舌。世尊者慈愍异学故,过度为弟子,是以为别离行故恶。俱行者,即此二事,作不实及不虚如是恶口。是以恶口亦名两舌。

  问:云何绮语?

  答:绮语者,不时、不诚、无义说。不时说、不诚、无义说,是三种绮语,分别为无量。不时说者,应说时不说、不应说时说。如婚姻欢会时,或有人说:“某族姓子!一切合会皆归磨灭,万物无常盛者必衰。君速舍此事。”彼说此言,佛、辟支佛、声闻所称,但非时说,故是绮语。不诚说者,若实想故邪说。如异学说:“我是萨云若。”彼虽有实想但绮语。所以者何?此非萨云若,但想尔。若为人说佛萨云若者,是妄语。所以者何?本非萨云若意。无义说者,笑歌舞愁忧说。是谓口恶行。

  问:云何意恶行?

  答:意恶行者,贪、恚、邪见,意所行恶,故曰意恶行。是三种:贪、恚、邪见。贪者,愿他财物。

  问:若愿他财物是贪者,重说有咎,在念中故。彼中说,念者心欲、欲使作、他作喜。

  答:此说非重,意欲尔故。念者,意欲尔欲作。此中不欲作而欲夺他物,贪故令此财物于我有。如是染污意着他财物中。贪者,向他物故说贪。恚者,逼迫他恶意。

  问:云何邪见?

  答:邪见者,业、果相违,无见。业相违、果相违、无见,是略三种邪见,若分别无量,如此异见是邪见。

  问:云何业相违?

  答:业相违者,净不净意、不净净意、俱一意。净不净意、不净净意、俱一意,是三种业相违。净不净意者,善身口意业不善果。不净净意者,不善身口意业善果。俱一意者,善不善身口意业善不善果。果亦如是。如分别业,分别果亦尔。天上苦、涅槃苦,如是比净果不净意。恶道乐、生死乐,如是比不净果净意。恶道苦非苦,如是比俱一意。

  问:云何无见?

  答:无见者,业、果、众生无见。无业见、无果见、无众生见,是谓三种无见。无业见者,无施无斋、无说无方便、无作善不善业。无果见者,作善不善无果报,无地狱、畜生、饿鬼。无众生见者,无父母、无众生生,世间无实沙门梵志,是谓邪见无量种。此是三种意。恶行无量种,一切恶所作因,相违一切善所作因。彼前戒中已说。

  恶品第一真度说竟。

  问:已说恶行。云何为爱?

  答:爱者染、恚、慢。染、恚、慢是三种当知爱。爱者求,是三种总说一。

  问:云何为染?

  答:染者,欲、有、梵行着。欲着、有着、梵行着,是三种染。于中欲者五欲,色声香味细滑,是依三种众生各各着乐,余事不尔。于中欲著者,女、男、不成男欲着。女欲男、男欲女、及不成男。不成男欲女、欲男。

  问:前已说五欲着,今说女、男、不成男,非为过耶?

  答:女、男、不成男,女、男、不成男是重于五欲中各各着,于余事不尔。如世尊所说:“我不见余色爱,如是男女色、如是五欲境界。”是故无过爱。欲有三种:微、中、上。微者男欲,中者女欲,上者不成男欲。是谓欲着。

  问:云何有着?

  答:有著者,欲、色、无色有。欲有、色有、无色有着,是谓有着。

  问:如此欲着,前已别说女、男、不成男。今何以复于有着中说?

  答:有着为众生故说,欲着为烦恼故说。一切欲界法说欲有,若着彼是谓欲有。着色界法说色有,若着彼是谓色有。着无色界法说无色有,若着彼是谓无色有着。是以别说,故无咎。

  问:云何梵行着?

  答:梵行著者,得、未得、失着欲忧。梵行着已得便着、未得便求、失便忧,以此义亦应说欲有着。已得便着、未得便求、失便忧,如是欲有,梵行着各三,应说九。复次得女便着、未得便求、失便忧。如是男、不成男欲着,亦应说九种。如是有着梵行着,应说二十七。

  问:可得尔梵行着是烦恼耶?

  答:有。如世尊说三求,欲求、有求、梵行求。求、爱、染着是一义。复次如所说,欲及梵行离爱常念。

  问:若尔者,梵行不可行。所以者何?有着故。复次若如所说,一切梵行者应有着。

  答:应方便行,如释种所行。释种者,行梵行不着梵行,彼离罪福故。行道不以求果,求果者是说着我。以此戒、以此苦行、以此梵行生天上,及余如是行着染污求,我何时当得梵行,使我生善趣中?若梵行着后世乐,乐爱所持,作非梵行生悔:“咄!我退。”是谓忧。是谓梵行着。

  问:云何为恚?

  答:恚者,己、亲、怨故忿怒。己故、亲故、怨故忿怒者,是三种恚。

  问:云何恚,爱处说?

  答:恚者求恶求,非爱耶?是已故四门中行,亲怨故亦四门中行。

  问:此云何?

  答:为己及亲未得乐求、已得令不失;已得苦欲舍、未得不欲令得。如是己及亲四种为怨。未得苦欲使得、已得欲令不舍;未得乐欲使不得、已得欲使速失,是谓为怨求恶是恚。是以爱处说恚无咎。

  问:云何为己故?

  答:为己故者,三时求不利。三时名过去、未来、现在。如所说,彼为我求不利、当求不利、今求不利生恚,是谓为己三时求不利生恚。

  问:云何为亲?

  答:亲亦如是。如为己三时求不利生恚,如是为亲三时求不利生恚。

  问:此云何?

  答:如所说,若我亲爱彼,为此已求不利、当求不利、今求不利生恚,是谓亲。

  问:云何怨?

  答:异怨家异。如所说,如我怨彼,为此已求利、当求利、今求利生恚。如是为怨求利三时生恚,是谓九种恚。

  问:此恚、三恶行中恚,何差别?

  答:此依方便生。恶行恚者,当知从无智瞋。

  问:一切众生九种恚为等不?

  答:此住如画水地石。此恚随众生,当知如画水地石。众生者若干种,当知恚有软、中、上。如画水即时坏;画地少时若风雨及余因缘乃灭;画石至石住,无石乃灭。如是众生若干种恚,或始生恚时便自责:“我不是。众生者自然灭法,无量苦所逼自当灭。我无辜坏他故生恶意。”如是彼瞋自止,如画水。或复生恚不能自制,若师善友慈愍呵责乃得止,如画地。或复恶意不正思惟生恚,彼佛、辟支佛、声闻不能止,与身俱灭,如画石。是谓恚。

  问:云何慢?

  答:慢者,卑、等、上起意,以此猗故曰慢。复次称量彼彼故曰慢。是三种:我卑起意、我等起意、我上起意。若有色富族术,我不如彼,故曰我卑起意。若有色富族术,我与彼等,故曰我等起意。若有色富族术,我于彼胜,故曰我上起意。

  问:已说卑、等、上慢相。云何知此真度分别一切慢?慢有无量种,如粗杂中说。

  答:卑者,邪、不如、极下慢。卑慢者三种:邪慢、不如慢、极下慢。邪慢者,我极作恶业,起贡高。不如慢者,受他称叹赞说:“善哉汝有大德。”闻已内怀欢喜:“于我云何得无尔乎!”极下慢者,懈怠作是念:“人不能趣胜。”是三卑慢。

  问:云何等慢?

  答:等慢者,我、贡高、不敬慢。等慢三种:我慢、贡高慢、不敬慢。我慢者,见五阴是我已,于恶中计功德。贡高慢者,受他恭奉。不敬慢者,不敬师长。是谓三种等慢。

  问:上慢云何?

  答:上慢者,大慢、慢大慢、增上慢。大慢者,于卑及等、我胜生慢。慢大慢者,于胜、我胜生慢。增上慢者,于未得胜谓得生慢。是谓三种上慢。是一切慢,从爱乐忧惧生,是以爱处说。

  恶品第二真度说竟。

  问:已说爱。云何无明?

  答:无明者,非、邪、或智。非智、邪智、或智者,此三种是无明。无明者,痴假名,是分别字者说彼毁訾而立名。如人有恶子说无子,如是此无明恶明故说无明。

  问:此云何?

  答:非智者,有为、无为、不可说不知。有为、无为、不可说不知,是谓三种非智。

  问:二种有为,受及不受。此中何者定?

  答:有为者,受、不受、俱。若非智者,当知受痴、不受痴、俱痴。于中受者,阴界入。二种:自受、他受。不受者,草木墙壁比。于中若他受、若不受者,是当知不受。此中一一痴闇,是谓非智。如世尊说:“六更入非智不见。”如是广如经所说。受名者,取义也。因业及烦恼痴意计我是我所,是名受。

  问:无为是涅槃,是一云何说三?

  答:无为者,有余、无余、俱。虽涅槃一无为,但事故说二种:有余及无余。有余者,业及烦恼所受身,是说有余。彼断一切烦恼尽,作证已故有余,是说有余。无余者,若此受阴舍,更不相续如灯灭,是涅槃此名无余。于中一一及俱痴,是无为不知。

  问:云何不可说?

  答:不可说者,受、过去、灭施设。受施设、过去施设、灭施设,若不知者,是谓不可说不知。受施设者,众生已受阴界入,计一及余。过去施设者,因过去阴界入说。如所说,我于尔时名瞿旬陀。灭施设者,若已灭是,因受说。如所说,世尊般涅槃。复次过去施设者,制众生断。灭施设者,制有常。受施设者,制无。不受施设者,制有。彼中一一无知,是谓不可说无智。

  问:已说无智。云何邪智?

  答:邪智者,身、边、盗见。见身、见边、见盗,是三种邪智。邪者是颠倒,非如、不真同一义。身见者,我是我自在,我必尔,是我必尔,自在必尔,是身见。我必尔者,阴幻化野马响水月形相似五阴,计着是我。是我必尔者,假借璎珞树果怨相似五阴,计是我所有。自在必尔者,芭蕉树水泡沫相似五欲境界,计自在,如空聚邑。身见者,是身我所有。见如是,谓三种身见。

  问:云何边见?

  答:边见者,断、常、俱断常。俱是三种边见受。边者,非以道理是边见。于中:断常者,世间有常、无常、非有常非无常,有边、无边、非有边非无边,众生有终、众生无终、非有终非无终,是身是命如是比。俱者,有常无常、有边无边、有终无终如是比。是谓三种边见。

  问:云何盗见?

  答:盗见者,戒、见、依。彼盗见从三中生:一戒、二见、三依。彼于中戒,第一真度已说,由此戒得清净及受戒,是谓二种戒盗。此真实、余虚非真,是谓见盗。计是真必尔,是亦说见盗身缚。依彼者,若依戒及见是五阴,由此故或戒或见计五阴净,当知是戒盗。计五阴第一非余,当知见盗是依彼。是谓三种盗见。

  问:云何惑智?

  答:惑智者,宝、谛、定中不了。宝不了、谛不了、定中不了。不了者,不决,疑、犹豫同一义。

  问:云何宝?答:宝者佛、法、僧。佛宝、法宝、僧宝,当知是三宝。佛者普智,成就一切功德、离一切恶。

  问:佛以何故名宝?

  答:以此功德故,复次大慈大悲故、不空说法故、无事亲故、难出世故如优昙华,如是不可计功德成就故说宝。法者方便及方便果,但此中说涅槃是法宝。彼佛处在一切法上。如经所说:“若有法有为及无为者,彼无为涅槃是第一。”此宝不败坏故、灭诸苦故、至竟冷故、难得故、不可尽故,如是比故说宝。僧者,前声闻中已说是宝。广福德故、不违世尊教故、无上福田故、世尊称誉故、不败坏故、和合无诤故,如是比无量功德成就故说宝。

  问:已说宝。云何为谛?

  答:谛者,等,相,第一义谛。等谛,相谛,第一义谛,是三种谛。谛者,实有谛、真谛、不虚谛、如谛,故说谛。等谛者,方俗、族、学举。方俗举、族举、学举,是谓三种等谛。行种种事,故曰等谛。行种种事者,是智义。于中方俗举者,必尔义。此事是我许某事某名,如水润渍泽,如是比如是所举,是谓等谛。族举者,是我家法。学举者,以威仪礼节为行,及解经想。复次昼食不夜食、不截草、夏不行,如是比行是谓等谛。

  问:云何相谛?

  答:相谛者,苦、集、道。苦谛、集谛、道谛是三相谛,以谛相观故相谛。相者说生老无常,相者说幖帜。于中逼相苦谛,转成相集谛,出要相道谛。灭者无相,此当别说。复次苦谛者阴界入,集谛者淫怒痴,道谛者戒定智。是谓相谛。

  问:云何第一义谛?

  答:第一义者,作、字、念至竟止。作、字及一切念至竟止,是谓第一义谛。作者身业,字者口业,念者意业。若此三至竟灭,是谓第一义谛,是涅槃义。

  问:如佛说偈:

 “一谛无有二,  若生生于惑,
  观众谛难陀,  是不说沙门。”

  如四谛,云何说一?

  答:此第一义故,说无有二涅槃。如此偈所说:

 “观众谛难陀,  是不说沙门。”

  以此半偈可知,不说余谛无咎。

  问:已说谛。云何为定?

  答:定者,色、无色、无漏定。色定、无色定、无漏定,是谓定。定者,定心行义。于中色定者,色界禅无量,除入初、第二、第三解脱及初八,一切入。无色定者,四无色二,一切入。无漏定者,空、无愿、无想,无漏禅无漏,无色定无漏,前五想及断界定。此一切不决、疑惑、犹豫,是谓惑智。此亦是苦、非苦集尽道、非道惑。如是四谛,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,是十二种。于此惑智如爱处所说。无智处所亦说邪智邪见,前意恶行中已说。见盗亦如是。身见、边见在苦三界,戒盗在苦道三界。复次爱亦思惟断,如是分别说九十八使。

  恶品第三真度说竟。

  三法度论卷中


大正藏第 25 册 No. 1506 三法度论

三法度论卷下

 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

  依品第三

  问:已说德及恶。云何为依?

  答:依者,阴、界、入。阴、界、入者,此三是依,可依故说依。可依者是立义。众生于阴、界、入作依,行德及恶,是故当知此是德恶所依。

  问:云何为阴?

  答:阴者,色、行、知。色、行、知者,此三当知是阴。阴、积聚、束,同一义。于中青黄赤白、粗细长短方圆比,当知总是色阴。于中色者,四大及四大所造可见不可见,是说色阴。四大及造色者,是二种:可见及不可见。可见者,谓眼所见。不可见者,是声香味细滑。眼耳鼻舌身及四大。

  问:说色者四大及四大造,此中四大尚不知,况复四大造!云何为四大?

  答:大者,地、水、火、风。此地、水、火、风,假名是大。是色一一及合,于中坚相地、湿相水、热相火、动相风。彼造色者,烟、云雾、影、闇明、日,五色五情如是比。

  问:已说色阴。云何为行?

  答:行者,依身、口、心。此依于身故说依身,依于口故说依口,依于心故说依心。依身、口、心作行,作有为行故说行。如佛契经说:“色者有为行,彼复更作,如子复造子。”如色,当知五阴亦如是。彼无量种无量合作已,谓之五阴,如谷聚。行者:福、非福、不动,是三说行。

  问:云何为知?

  答:知者,痛、想、识。此三是知,亦说道法,以道不相离故。如世尊说:“若痛者即是知。”

  问:云何为痛?

  答:痛者,乐、苦、不苦不乐痛。痛性说痛。痛无所由,痛痛即能痛。若痛有由者,应有异命。若即能痛者,应即是命;但痛非命,故痛性是痛。是分别字者,说此痛三种:乐痛、苦痛、不苦不乐痛。是各各相缘,缘乐痛有苦痛,缘苦痛有乐痛,缘俱有不苦不乐痛。如世尊说:“乐痛与苦痛对,苦痛与乐痛对,乐苦痛与不苦不乐痛对。”对者是怨敌义。

  问:云何乐痛?

  答:乐者,欲、不恶、无著生。乐痛者有三种:欲生、不恶生、无著生。于中欲生者,行五欲悦乐。不恶生者,不恶名说不增恶。是行善无欲戒,于戒不悔,意由此悦乐。无著生者,伏根离五欲,无乱意行禅无量等时悦乐,是说无著生。无著名不着,于根义亦复说不染。是说乐痛三种。

  问:云何苦痛?

  答:苦者,生、老、死。生、老、死者,此三是苦痛。于中生苦如生痈,老苦如初发痈,死苦如已发痈深入骨节中。复次生故有一切苦,故曰生苦。如世尊说:“生故有截手足如是比。”老苦者色壮力坏故,死苦者爱相别离故。是谓苦痛。

  问:云何不苦不乐痛?

  答:不苦不乐者,三界。若不苦不乐者,当知是三界。不苦不乐者,障碍于苦乐。是三界后当说。若使不苦不乐是三界,制前说苦乐,当知非以乐苦三界。欲界三痛、色界二乐及不苦不乐、无色界一不苦不乐。是故不苦不乐当知三界。

  问:是痛为何依?

  答:乐者多欲所依,苦者多恚所依,不苦不乐者多痴所依。所以者何?有乐痛无欲,能除欲,如三禅中苦痛。无恚,如世尊头痛及伤脚不起恚。不苦不乐觉第四禅及四无色定,彼中无痴能除痴。若尔者,随义可得说。

  问:彼从何生?

  答:彼业、逼、界,生彼乐痛苦痛不苦不乐痛。当知从业生、逼生、界生,非自然、非偶尔。

  问:业者无量种,此中说何业?

  答:业生者,福、非福、不动。此乐痛、苦痛、不苦不乐痛,从此三业福、非福、不动中生。如义,乐痛从福生,苦痛从罪生,不苦不乐痛从不动生。于中福者,能除恶行,是四禅为首。非福者,是恶行。不动者,第四禅及无色。

  问:如前已说福者施戒修,修者即是禅无量及无色。今云何别说乐痛从福生?

  答:别说无咎,以众多聚故此别说。禅如所说。与比丘三衣别,与佛护钵不可以佛护,亦是比丘故与三衣钵,而比丘异于佛护者,应与彼衣。如是修者禅无量无色,福者三禅。若不分别三禅,于修应有过,众多聚故。

  问:云何逼生?

  答:逼生者,己、他、俱。逼生痛三种:为己、为他、为俱。逼者二种:为乐、为苦。于中为己者,如以刀自刺,若后以旃檀药涂。为他者,如击破他头,复治以药。为俱者,如语人使击破我头已,复以药涂。如是尽当知是谓逼生苦。

  问:云何界生?

  答:界生者,时、恶、患。

  问:界者已说欲、色、无色界。云何即是耶?

  答:此非界者,离众生,是三种想:时、恶、患。此界是假想。于中时者,夏、冬、春。夏、冬、春者,当知此三是时。夏者澹增长,冬者涎唾增长,春者风增长。如医方说时故有乐痛,是谓三时。

  问:云何恶?为恶行、爱无明耶?答不破坏法身,此说坏四大身。

  问:云何恶?

  答:恶者,风澹涎唾。此风澹涎唾坏四大身,由是故生痛。

  问:云何患?

  答:患者,众生因离患多。若众生因离生苦。墙壁树山岩崩。因者,因己、他、俱,是谓痛。

  问:云何想?

  答:想者,有想、无想、无所想观差别。想者,说是受形像差别。此中有想、无想、无所想观差别,是同一义。于中有想者俱依,无想者不俱依。如众多瓶,或有人说是蜜瓶、是酥瓶,由此想故想。若无蜜、无酥,是空受空想。如是声想比受差别,若遣声比如是受。无所想者,此无所有即舍。复次有欲说有所有是有欲,说解脱处观已无所有。复次有想者观善识处,无想者观非想非非想处,无所想者观无所有处。

  问:云何识?

  答:识者,生,成、不成入。行名色俱,依缘可得。识者,异种智,故说识。种种智故说识。是三种:生、成入、不成入。依行、依名色、依二缘,可得是三种。世尊十二缘起中说行缘识,复说名色缘识,复说眼色缘生眼识。于中种种行造生时,入母胎网俱生识。是谓行缘生识,即于母胎中渐厚成诸入。已生识是名色缘识。复次成入,诤不诤、入定不入定,缘根及根义生识。是依二缘。缘者是依,不可无依而生识,是谓俱依缘可得。

  问:如前已说戒定智。何以复重说识?

  答:依智及所依是二种,此是依、彼是所依。复次如说戒二种,如是此中亦说二种无咎。

  依品第一真度说竟。

  问:已说阴。云何界?

  答:界者,欲、色、无色界。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,此三是界。持是业,故曰界。于中住业,故曰界。是摄一切众生,至无余般涅槃。

  问:云何欲界?

  答:欲界者,人、天、恶趣。人、天、恶趣者,此略说欲界。于中住欲,故说欲界。持欲,故说欲界。

  问:云何为人?

  答:人者,男女命根所观相。依四洲男根所观相、女根所观相。命根所观相,当知此一切是人。是一切亦依四洲。于中女相谓之女,男相谓之男。

  问:命根所观相非为男女,是以命根别说耶?

  答:虽有男女命根所观相,此中说差别。不成男者,不在男女根所观相中,但有命根。所观相住膜渐厚有命根,而男女根未成,是谓差别。

  问:云何四洲?

  答:洲者,阎浮提、弗于逮、瞿耶尼、郁单越,是说四洲。于中阎浮提所观相,故说阎浮提。随方所观相三,弗于逮、瞿耶尼、郁单越。彼寿随其数,乐具差别有限,展转有胜。

  问:天者,总名二种天:欲生及离欲。此中云何说天?

  答:天者细滑、说、视欲生。说欲生者,当知不说离欲。欲生天者三种:细滑欲生、说欲生、视欲生。说欲生者,化乐天。彼若染污心于染污心天女共语言,彼于尔时便成欲。若一染污意者,不成欲,但欢乐。如此间人捉时欢悦,彼亦如是。不染污意如母女。造化妙境界悦乐于欲,故曰化乐天。视欲生者,他化自在天。彼若共天女各各染著相视,彼于尔时成欲。若一染着意不成欲,但欢乐。如此间人抱时生乐,不染污意。如见他人,他所化自在故,说他化自在天。

  问:是说视欲生天。云何细滑欲生?

  答:细滑欲生者,两两、相抱、执手。细滑欲生天三种:两两欲生、抱欲生、执手欲生。于中两两欲生,后当说。抱欲生者,炎磨天(炎磨天,晋曰时分天也)。彼各各染着意,若抱时便成欲。一染著者不成欲,但欢悦。如此间人相抱生乐。不染着意如他人。夜时时欢喜说乐,故曰炎磨。

  问:云何执手欲生?

  答:执手欲生者,兜率哆天(兜率哆天,晋曰知足天也)。彼若共天女各各染污意执手,尔时成欲。一染着不成欲,但欢悦。如此抱时生乐。无染污意如他人。自所有境界知足,故说兜率哆。

  问:云何两两欲生?

  答:两两欲生者,三十三、四王地,两两共事故,曰两两欲生。彼一切欲事,具如前所说。但分别故,说两两欲生天,如此间人。于中三十三天者,在须弥山顶,彼行欲如人。四王者处中。地天者,依此地树山间居,爱乐乐境界。是一切名天行欲。如人间无不净而有气,居止转倍上,是谓欲界天。

  问:云何恶趣?

  答:恶趣者,地狱、畜生、饿鬼,此三是恶趣。此趣恶,故曰恶趣。恶者,不可爱,故曰恶趣。

  问:云何地狱?

  答:地狱者,寒、热、边。地狱:寒地狱、热地狱、边地狱。狱者,不可乐,故曰地狱。是无量种,今当说。

  问:云何寒地狱?

  答:寒地狱者,了叫唤、不了叫唤、不叫唤,是三相观相寒地狱。了叫唤、不了叫唤、极恶唤呼,故曰叫唤。

  问:云何了叫唤?

  答:了叫唤者,阿浮陀、泥罗浮陀、阿波跛。阿浮、泥罗浮陀、阿波跛者,此三是了叫唤。阿浮陀者,是说数。如摩竭国十芥子仓,各受二十佉梨,满中芥子。假使有人百年取一,犹可尽;阿浮陀地狱,寿不可尽。二升名一阿勒,四阿勒为一独笼那,十六独笼那为一佉梨,二十佉梨为一仓,如是至十,阿浮陀地狱寿数当知,余各转倍。复次阿浮陀者,似痈,阿浮陀地狱中由寒身中生似痈,故曰阿浮陀。泥罗浮陀者,不似痈,但举身风吹胀满故,说泥罗浮陀。阿波跛者,为极寒风所吹,剥身皮肉落急战,唤阿波跛,故曰阿波跛。此三种了叫唤。

  问:云何不了叫唤?

  答:不了叫唤者,阿吒鸺、吒鸺、优钵罗。阿吒鸺、吒鸺、优钵罗,此三是不了叫唤。于中阿吒鸺、吒鸺者,亦为极寒风所吹,剥身皮肉落。彼不堪苦,或时大方便唤阿吒鸺、吒鸺。优钵罗者,极大寒风吹剥身皮肉落,因罪故自体中生铁叶缠身,如优钵罗华。彼以诽谤贤圣人故,堕优钵罗地狱,常受如是苦。

  问:云何不叫唤?

  答:不叫唤者,拘牟陀、须揵缇伽、分陀梨伽、波昙摩,此四是不叫唤。而极寒风吹身胀满,使身如拘牟陀、须揵缇伽、分陀梨伽、波昙摩,受困苦极呻吟住。彼以诽谤贤圣人故,堕彼四种地狱,一切时受无量苦。是一切十寒地狱,处在四洲间,着铁围大铁围山底,仰向居止在闇中。寒风坏身体、大火所然,身如烧竹?林声驳驳,各各相触生想。亦复有余众生于中受苦。彼一切谤毁贤圣故,受如是苦。如世尊说偈:

 “泥罗浮有百千,  阿浮陀三十五,
  是圣恶趣地狱,  口及意恶愿故。”

  是谓寒地狱。

  问:云何热地狱?

  答:热地狱者,有主治、少主治、无主治。此三相观相有主治、少主治、无主治。主治者,是考掠。此多为众生所治、或不多为所治、或自治、或由罪自生、或离众生方便受大苦。

  问:云何有主治?

  答:有主治者,活、行、黑绳。活、行、黑绳,此三是有主治。活地狱者,狱卒以利刀斧解剥剉斩罪众生,如斩剉羊头。皮肉解散已,彼罪缘未尽,以冷风吹还生如故。复因恶罪,手自然生铁爪,锋利犹若刀刃,形如半月。各各生怨结意:“彼曾逼迫我,今复逼迫。”由此生恚,更相攫截也,如刈竹?。彼于此间结恨心,死故生彼中。黑绳地狱者,挓罪人着地,以黑绳絣段段斫截。彼于此间以刀斫众生故生彼。复次以热赤铜铁鍱缠身,骨破髓血流出。彼于此间以鞭杖加众生,及出家不精进,受着信施衣故生彼。极大暗冥苦烟熏,倒悬身使吸烟。彼于此间以烟熏穴居众生故。行地狱者,行列罪众生如屠肆者,截手足耳鼻及头。本为屠儿,故受如是苦。复次热铁地、驾铁火车,狱卒乘之,张眼㖑唤叱叱便走。彼于此间乘象马比,驱使疲劳故堕彼中。淫犯他妻,驱上剑树自然火然,受如是苦。是谓有主治地狱。狱卒者,以行缘故不被火烧,行报者不可思。

  问:云何少主治地狱?

  答:少主治者,众合、大哭、铁槛。众合、大哭、铁槛,此三是少主治地狱。众合地狱者,罪众生畏地狱卒,无量百千走入山间,入已前后自然生火遮彼,为火前后遮已,两两山自合如磨,由此故血流如河、骨肉烂尽。彼于此间喜磨众生为首。复次火烧大铁臼,以杵捣百年,彼以罪缘故命不尽。彼于此间以臼捣杀蚤虱及殛杀故。大哭地狱者,大铁山遍火然,四绝无行处。恶狱卒无慈,瞋恚言:“欲何所趣?”无事与事,以火烧铁杵击破其头。彼于此间因苦万民故生彼中。铁槛者,火然铁地,驱罪众生使入中熬令熟。熟已复驱出,为恶狗所食。食肉尽,风吹使生,还复如故,复已还驱使入。彼于此间养蚕煮炙故生彼中。是谓少主治。

  问:云何无主治?

  答:无主治者,哭、炙、无缺。哭、炙、无缺者,此三是无主治。哭地狱者,火炽然铁似如龟甲,处极狭迮,各盛在中以铁盖覆,受如此极苦。彼于此间焚烧旷野,及薰烧穴居众生,故生彼中。炙地狱者,大铁山火焰相搏,以铁铲铲之,周匝猗炙。一面适熟,铲自然转反覆颠倒。彼于此间贯刺杀人,故生彼中。无缺地狱者,铁地周匝火然,纵广百由旬,四门如城,以铜薄覆上,炎炎相续。罪众生在中积聚如薪,炎无挂碍,燋烂其身受苦无缺。彼于此间杀父母、真人、恶意向佛使血出、斗乱众僧,及作增上十不善业迹,故生彼中。是谓无主治。

  问:云何边地狱?

  答:边地狱者,所在处水间山间及旷野,独一受恶业报,是谓边地狱。

  问:已说地狱。云何畜生?

  答:畜生者,陆、水、空行,一切无足、二足、多足。陆行、水行、空行,此三是畜生。陆行者,象马牛羊驴骡骆驼为首。水行者,鱼摩竭失收摩赖为首。空行者,鸟及蚊蚋为首。一切无足、二足、多足。无足者,蛇为首。二足者,鸟为首。多足者,牛马蜂及百足为首。彼一切种种大罪业行,生彼中,是谓畜生。

  问:已说畜生。云何饿鬼?

  答:饿鬼者,无财、少财、多财。无财、少财、多财者,此三种是饿鬼。

  问:云何无财?

  答:无财者,炬、针、臭口。炬口、针口、臭口,是三种无财。炬口者,合口猛火炎从口出自烧,如野火烧多罗树。彼于此间多行悭贪,故生彼受苦。针口者,腹大如山谷,咽如针孔,设得丰饶食而不得食。臭口者,口烂腐臭,如粪厕自噫气臭,无腹不得食受大苦。是谓无财。

  问:云何少财?

  答:少财者,针、臭毛、[瘿-女+瓦]。针毛、臭毛、[瘿-女+瓦]者,此三种是少财。彼或时少得不净物,故说少财。针毛者,毛极坚长,头利如针,覆身遍满自体,节节相离,行来甚难,毛还自刺。如利箭射鹿,受极大苦。或时少得食。臭毛者,毛极臭覆身,更互自刺体,身臭风发恼生,瞋恚自拔毛,受如此苦。[瘿-女+瓦]者,自罪业报生[瘿-女+瓦],还自决破,脓血流出取而食之。是谓少财。

  问:云何多财?

  答:多财者,弃、失、大势。弃、失、大势,此三种是多财。弃者,若宿命施故得残,彼终身祭祠得,由此故得乐。失者,街巷四道所遗落者,彼终身得,由此故得乐。大势者,夜叉、罗刹、毗舍遮。夜叉、罗刹、毗舍遮,此三种是大势。彼境界如天,宿命福德故,或得妙食,食已无量饿鬼围绕相见生苦。如人在狱见亲生苦,彼亦如是围绕生苦。由此苦故,食化为脓,受如是苦。是谓大势。彼畜、人、天形,是饿鬼畜形、人形、天形,随其业故。是谓欲界。

  问:已说欲界。云何色界?

  答:色界者,有喜、无喜、护。色界者无欲,但由禅除恚故,得妙色如炼真金。是界有喜、无喜、离苦乐是护。喜俱乐,故曰有喜。离喜不喜俱乐,故曰无喜。是离苦息乐、如马息驾。

  问:云何有喜?

  答:有喜者,有觉、无觉、少观。俱觉故说有觉,离觉故说无觉,少有观故说少观。乐者,离是说禅。于中有觉者是初禅,无觉者是二禅,少观者是初中间。习此禅生色界中。说众生为说界,说界为说禅。

  问:谁习有观禅生?

  答:有觉者,梵富楼、梵迦夷、梵波产,习有觉禅生彼中。梵富楼、梵迦夷、梵波产,此三种是有觉。软中随其生。大梵者,由少观生觉。观义前已说。

  问:云何无觉?

  答:无觉者,少光、无量光、光耀。觉习无觉喜乐相应禅,是生三种天:少光、无量光、光耀。此想、或是假想、或因想。复次少光者,语言时口出少光,光少故说少光。光多,故说无量光。净光无边,故说光耀。

  问:已说有喜。云何无喜?

  答:无喜者,少净、无量净、遍净。觉习无喜乐相应禅,是生三种天。少净者,是不多名,此少方便相应禅,生少净天受乐。亦少中方便,生无量净天,上生遍净天。

  问:已说无喜乐。云何护?

  答:护相应三种:一有想、二无想、三觉意相应。彼护者,果实、无想、净居。修习护乐相应禅生彼中,故说护。是三种:果实天、无想天、净居天。于中果实者,修习微中上第四禅生果实。无想者,灭想故生无想。彼灭痛想识,以无欲想故俱灭,唯有色阴、行阴,少人生想便死。

  问:云何净居?

  答:净居者,善现、善见、净。善现、善见、净,此三种是净居。净居者,诸烦恼尽居。

  问:五净居地,今何以说三?

  答:净者,无烦、无热、色究竟。无烦、无热、色究竟者,此三是净相,作经者意欲尔。

  问:已说色界。云何无色界?

  答:无色者,前修中已说。彼于是间修习正受,生无色界,是道及果俱说。

  依品第二真度说竟。

  问:已说阴界。云何为入?

  答:入者,细滑、度、解脱入。细滑入、度入、解脱入,此三是入相。入者依,如天庙。

  问:彼为谁入?

  答:德、恶入。于中解脱入者,是德所依。度入者,是恶所依。细滑入,俱所依。染污意生恶,净意生德。

  问:云何细滑入?

  答:细滑入者,近境界、不近境界、无境界。细滑入是近境界、不近境界、无境界。境界者,是缘处。随其缘行,是彼境界近缘说近境界,不近缘说不近境界,无缘说无境界。

  问:云何近境界?

  答:近境界者,鼻、舌、身入。鼻入、舌入、身入,是三近境界。香至鼻闻、不至不闻。虽有华极远,但香离华来至鼻闻。香者性色,是以因北风,香至南不至北,是以香离华来至鼻闻。味亦如是,着舌知味,不从器、不从手。细滑亦如是。身根所觉是八种,坚软、轻重、粗涩、寒热,由彼彼种细滑而后觉。是故彼三近境界。

  问:云何不近境界?

  答:不近境界者,眼、耳、意入。眼入、耳入、意入,是三不近境界。

  问:眼亦近见少不逼境界。耳亦如是,蚊在耳中亦闻声。意是无色。云何知不近境界?答:以是故说不近境界,若不逼则受境界。

  问:不近境界为齐几何?

  答:此中无齐限。或有四十千由旬见日月,或不见。或一由旬见色,或十里,随其根力。以是故说不近境界,不说远。但不逼受境界,非以物至见处见,离而后见。耳亦如是,非以逼近故得闻,蚊虽在耳中不至闻处,此亦随其根力闻声。意者无色,彼无近远,是以说不近境界,不说远。

  问:云何无境界?

  答:无境界者,外已受、他受及不受。外者无境界,色声香味细滑法,于此法中假名外。是已受、他受及不受,此无境界,但为他境界。此五境界无缘,而他所缘法当分别,是亦多无境界,故说无境界。

  问已说细滑入。云何度入?

  答:度入者,一处因、不正因、无因说。一处因说、不正因说、无因说,此三义无量,而略说是三度入。于中一处因者,说言如因陀罗幢,众人所举来。于中一说者,调达持来。彼亦在中,但非独调达,于此事应说众而说一。一处因说亦如是,三事合成义,或宿命业、或现所作、或由他因,如是三事成,义唯说一。不正因说者,言如此因陀罗幢,有人说非一人所持来亦非二。此中虽有因,但不正。无因说者,言如是因陀罗幢,无所因而来。

  问:云何一处因?

  答:一处者,业自他功夫。一说已所作者有二种:或宿命所作、或现所作。于中若宿命所作者是名业。或复有说天作者。如是三种成义,如前说。如是三种义,或说业者、或说功夫、或说他恩。一处者唯说业,彼负他功夫,不知恩义,不可与从事。若我本所作,求以不求会当自得。一处说者有如是咎。

  问:云何不正因?

  答:不正因说者,众生、法、俱根因想说。不正因说三种:众生、法、俱众生及法根因想。好恶众生所作,或复说法所作,或说众生及法所作,是不正因说三种。但非众生作、非法作、亦非俱。

  问:云何众生根因想?

  答:众生者,梵、伊摄披罗谓、驶耨说。说者,众生作世间。梵造化主、伊摄披罗造化主、谓驶耨造化主,无慧者谓尔。言梵造化者,说梵天造虚空,虚空造风,风造水地,水地造丘山草木,如是有世间。彼一切有过。所以者何?若梵天造空及地者,彼住何处造此空及地?若即住中造者,是义不然。如是有过。如摄披罗,谓驶耨亦如是。

  问:云何法?

  答:法者,时、气、自然作。时作、气作、自然作,此三说法根因。于中言时者:

 “时节生一切,  一切时节熟,
  一切时所坏,  一切世时作。”

  此说有咎。如前一处说中,可求者不求、若不可求求得者,是时作,行非作。莫言有过。所以者何?时者空,若空,造物者义不然。如是皆有过。

 “气亦不能造,  气者无有情,
  是谓事无事,  气无有此念。
  自然亦如是,
  自然若生,  非自然义。”

  若无者非因。若无因生,一切生亦如是,自然何差降?若有常者,彼何咎?非有常败坏如是比过。莫言有咎。

  问:云何无因?

  答:无因者,性、偶、无。说无因者,是三种说:性说、偶说、无说。性者,言万物性中生,非因他。所以者何?如棘刺利,无能利者,如是一切。说偶者,言万物偶生。如大水泉原,草堕中合在一处,说偶尔。彼偶风来,或吹东西南北。万物生亦如是。说无者,言审尔此中无所有,云何生?由何生?何处生?此非有所有。彼一切有咎。所以者何?若万物性应生者,生萌牙时,不须作田业,亦不须溉灌。若无此事,萌牙终不生。是以万物非性所生。如是一一当止。

  问:已说度入。云何解脱入?

  答:解脱入者,想、禅、博闻。想、禅、博闻,此三是解脱入。解脱者,灭恶彼解脱。此三入,依是得解脱。想者是缘义,依此佛,辟支佛,声闻得解脱。禅者,如第一品已说,当观此义,亦依彼得解脱。

  问:云何博闻?

  答:博闻者,说、听、诵。说者,说如所听。听者,听如所说。诵者,如所闻诵。

  问:博闻者,前多闻已说契经、阿毗昙、律。此中有何异,复说说、听、诵?

  答:前三种多闻,应三种受:说时受、听时受、诵时受。世尊弟子四种:有真谛处成、有施处成、有止处成、有慧处成。彼是方便听真谛,故得解脱。施处说止、止处从禅、慧处从诵,是谓解脱处。此三法度,正观无挂碍,意欲令见其真,渐次得是解脱。得解脱故,慧者学世尊法。

  依品第三真度说竟。

  三法度论卷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