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 录


大正藏第 17 册 No. 0761 佛说法集经

佛说法集经卷第四

 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

  尔时,奋迅慧菩萨语无所发菩萨言:“善男子!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心念处智?何者是念?云何心念处?”

  尔时,无所发菩萨摩诃萨语奋迅慧菩萨言:“善男子!菩萨摩诃萨已于一切法中无生智,为心念处智,以无生智为最胜。诸菩萨彼无生智以无生智业得名一切处不乱、一切处直、一切处不动,如大海水不可量,一切声闻、辟支佛无能知。以何等心念能闻持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法而不散失?是菩萨心念处诸佛如来现前知,此是如是菩萨心念处。

  “彼菩萨心念处有十种处。何等为十?所谓身念处、受念处、心念处、法念处、念佛念处、念法、念僧、念戒、念舍、念天心念处,是名十种念处。

  “善男子!何者是菩萨身念处?菩萨如是安心:‘此身来不从本际、去不至后际,不住本际、未来际,唯从虚妄分别心而生,无作者、无寿者,无前、中、后际,不住、无根本,无教者、无取者,而但以客尘言语而说若身体形状、若质、若入。’若如是观身,此身不坚固,唯是父母赤白和合不净而生,臭秽以为体,贪、瞋、痴怖以为贼乱、破坏、不住,种种无量百千万病以为家宅。

  “复次,善男子!菩萨于身中如是安念:‘是身从头至足众分聚集,所谓足、足指、跟踝、?、胫、髀、膝、臗骨、腰脊、胸胁、腹肋、观手、手指、肘、腕、肩、臂、颊、颐、颈、项、髑髅、眼、耳,如是等事积聚成身,以业有为作者,以种种烦恼随烦恼虚妄分别百千万种为窟宅。此身多有种种不净,所谓发、毛、爪、齿、血、肉、皮、骨、肝、胆、肠、胃、生熟二脏、脾、肾、心、肺、肪、膏、脑膜、黄白痰阴、涕唾、目泪、大小便利,臭秽可恶。是等无量不净物聚集,如是等中何者是身?’

  “菩萨如是观身,作是思惟:‘此身无实,犹如虚空。’是名菩萨如虚空念处。如是安心,见一切法皆如虚空。菩萨如是知身,于诸法中无有动心、不住心,是菩萨不动、不住,名住念处。如是住念中能如是知,如菩提身亦如是,此中不可得生厌心。何以故?一切是邪念、非正念,于何等法中生厌心?是名菩萨摩诃萨身念处。

  “又,善男子!何者是菩萨受念处?

  “善男子!菩萨生如是心:言受者名为觉。彼觉有三种:谓颠倒、不颠倒、离彼二。又,颠倒受者,谓一切凡夫散乱心、颠倒心。彼诸凡夫以无常受为常、以苦受为乐、以无我受为我、以不净受为净,是名颠倒受。不颠倒受者,受无常为无常、受苦为苦、受无我为无我、受不净为不净,此谓声闻、辟支佛受,是名不颠倒受。离彼二受者,受无常,非常、非无常;受苦,非苦、非无苦;受无我,非我、非无我;受不净,非净、非不净,是名菩萨受念处。

  “菩萨如是受而不见受者、不见能受者、亦不见所受。菩萨作是思惟:‘如来常说一切有为法以为受。若以一切法为受者,此中何等法以为受者?非所受以为能受,以彼所受非能受故,而非无为法能受有为法,离无为法,有为法无受者。’菩萨如是,彼所受不见能受、复不见所受者,能教彼所受者。是菩萨见如菩提所能受亦如是,是名菩萨摩诃萨受念处。

  “又,善男子!何者是菩萨心念处?善男子!菩萨作是思惟:‘彼受唯是心,而心不住、不可取、无形。何等法不可取、无形?彼所受法为何所似?非心、非心知,非心、非心见。’复作是思惟:‘随何等心从因缘生?’见彼诸心皆由他力而有。是菩萨不见离心而有菩提,知此心法即是菩提,菩萨尔时即得心自在。以得心自在故,即于大乘而得自在。尔时,即于一切众生得平等心。是菩萨尔时住于大乘中,不依他力,是名菩萨心念处。

  “善男子!何者是菩萨摩诃萨法念处?善男子!菩萨随何等法而生正念——若善法、不善法,若可诃法、不可诃法,若有漏、无漏,世间、出世间法,若声闻、辟支佛法,若凡夫法、非凡夫法。是菩萨于彼彼法而生正念,善巧能知、善业柔软、善能修习,善修毕竟、善修自力、善修自在,知平等法不生、不灭。是菩萨不见一法离于不生、不灭,不见一法离于空、无相、无愿。

  “菩萨作是思惟:‘一切诸法无有寿者,以自性寂静故;一切法无我,以自性不二故;一切法无障碍,以自性如虚空故;一切法无分别,以远离心意识故;一切法寂静,以无烦恼性故;一切法无言语,以自性不可说故;一切法不尽,以无为性净故;一切法不可数,以过一切数量故;一切法正直,以过一切戏论故;一切法无根本,以无种子故;一切法无过失,以根本自净故;一切法不来,以无形故;一切法不去,以无住故;一切法光明,以自性空故;一切法空,以从因缘而有故;一切法无诤,以无分别故;一切法依自智力,以随所念而觉故;一切法菩提,以智境界故;一切法唯是名字,以无实物故;一切法离诸见,以不可见故;一切法不缚不脱,以无形相故;一切法不去,以真如为体故;一切法一界,以不差别于真法界故;一切法不差别,以实谛平等故。’

  “菩萨如是观一切法、修行一切法,不见众生差别、不见法差别、不见乘差别、不见佛国土差别、不见法差别、不见妙法差别,不见缚、不见脱,不见世间、不见涅槃,不舍、不取,不行、不住,不受、不舍,而住于寂静、住于不动。诸佛如来能见如是寂静解脱菩萨在彼诸佛国土,即时诸佛为是菩萨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,是名菩萨摩诃萨法念处。

  “又,善男子!何者是菩萨念佛?善男子!菩萨修行念佛念一切众生:‘我为一切众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’是菩萨安住如是念处,念诸佛如来有十力、四无畏、十八不共法,彼诸佛法我必成就。复能念彼诸佛如来有如是念不可思议、广大清净、无垢光明,离一切使烦恼及断烦恼习气,以智慧为首、智慧为增上,以诸佛无为增上至一切所证增上法,远离一切智障烦恼,一切声闻、辟支佛不能测量,以无分别为体,以自然无障碍为无行、无碍、不住,照一切众生心如虚空无分别;诸佛如来有如是念。菩萨念彼诸佛念宝、诸佛如来财宝、诸佛如来库藏,念如是等法名为念佛。

  “善男子!诸佛不念、亦非不念,于一切处自然无分别。诸佛如来有如是念,菩萨念于彼念,故名念佛。诸佛于一切众生、一切法不差别相,念于彼念,故名念佛。诸佛无分别、亦非无分别,不取、亦非不取,不去、亦非不去,不生、不灭,念如是念,故名念佛。

  “复次,善男子!诸佛如来以大功德智慧庄严、以大慈大悲为行、以度众生聚以为救者,为大医师拔烦恼刺,于一切众生起平等心,常在寂静,三昧境界不住,离世间、涅槃,到一切烦恼障、智障彼岸,大众生住持、大众生依止,灭一切生身得法身,住法境界,一切处心无障碍,于一切时利益一切众生身、口无失,不虚妄授记,于一切事不可嫌身、口、意业,远离贪、瞋、痴等一切烦恼,降伏一切诸魔外道,不与一切世间诤讼,深于一切世间大海、重于一切须弥宝山、不动不摇过于大地、柔软于水、光明于火、不著于风、无垢于空、去速于意、如意逾于摩尼宝,一切种智平等无二,于一切众生远离一切着处,度一切众生精进不休息。无量色身、无量音声、无量功德、无量境界不可思议,得毕竟不思议法身,超过心、意、意识境界,以明行心断除三趣恶法,大悲增上,所有功德与一切众生共,于一切众生犹如父母,怨亲平等,于诸众生香涂不生忧喜心。住一切处有大光明不可限量,究竟彼岸,大心众生、大法贤财,成就大明行、成就大法师能说大法、成大丈夫、毕竟成就大丈夫相,一切世间不能降伏,能照一切世间光明,大方便行大善境界,毕竟大解脱、毕竟大身,以大众生为眷属,大身众生围绕无障碍,见闻、供养、修行、亲近,远离自乐、爱乐,灭他苦,爱乐正法,以法为钱财、以法为食、以法为衣粮、以法为根本、以法为自在,为大法王、为法施主,常乐舍法、常不放逸、常乐寂静,一切众生以为桥梁,如大王道平坦无障、大日光明破诸闇冥、如大梵王大智金刚,是大法箭,清净色身见无厌足。诸佛、如来有如是等无量功德。菩萨念彼诸功德已,为成就彼功德故修行、为成就彼功德故正念,是故名为念佛。是名菩萨摩诃萨念佛处。

  “善男子!何者菩萨摩诃萨念法处?

  “善男子!菩萨作是思惟:‘诸佛如是无量功德皆从法生、从法化、从法得、从法增上、从法有、从法境界、从法依、从法成就。’复作是思惟:‘诸佛如来有相好庄严,彼亦从法生、从法化、从法得、从法成就。诸佛如来有十力、四无畏、十八不共法,亦从法生、从法化、从法得、从法成就。诸佛如来有十八不共法,彼法亦从法生、从法化、从法得、从法成就。所有世间、出世间乐,彼诸乐事亦从法生、从法化、从法得、从法成就。是故,我求诸佛菩提,应尊重法,依法境界、依法修行、依法毕竟、依法坚固。’是名菩萨法念处。

  “复次,善男子!菩萨作是思惟:‘法平等住于一切众生,法非见高下众生而生差别;我亦如法,心无分别,平等无异。法非见面而起作业,以法不朋党故;我亦如法,其心平等。法非见时而起作业,以法无时来而知内心自解故;我亦如法,其心平等。法非于大众生而起作业、于下众生不作业,以法不高不下故;我亦如法,其心平等,不生分别。法非于净众生而作利益、于不净众生不作利益,以法远离高下心故;我亦如是,其心平等,不生分别。法非于圣人作利益、于非圣人不作利益,以远离福田、非福田心故;我亦如是,其心平等,不生分别。法非昼作利益、夜不作利益,非昼不作利益、夜作利益,以法常不休息作利益故;我亦如是,其心平等,不生分别。法不过可化众生时节;我亦如是,其心平等,不生分别。法非于瞋众生不作利益、于不瞋众生欲作利益,以一切处不着故;我亦如是,其心平等,不生分别。法不增、不减,法无量阿僧祇如虚空,不尽、不增长;我亦如是,其心平等,不生分别。众生不护,法不护众生;我亦如是,其心平等,不生分别。法与一切世间作归依;我亦如是,其心平等,不生分别。法无有处生瞋害心,以无害相故;我亦如是,其心平等,不生分别。法不住烦恼使,以法远离使烦恼故;我亦如是,其心平等,不生分别。法非怖世间、求涅槃,以法常无分别故;我亦如是,其心平等,不生分别。’菩萨如是于法中正念,是故名为念法。善男子!是名菩萨摩诃萨念法处。

  “善男子!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念僧?善男子!菩萨作是思惟:‘僧者,名为如法语者、名为法行者、名为思法者、名为福田法者、名为住持法者、名为依法者、名为供养法者、名为所作如法者、名为如境界法者、名为修行成就法者、名为实法者、名为直法者、名为实清净法者、名为救众生者、名为大慈悲者、名为常寂静境界者、名为常归依法者、名为常自净行法者。’

  “复次,善男子!菩萨作是思惟:‘如来说僧非唯一种,所谓世谛僧、第一义谛僧、惭愧僧、无惭愧僧、圣人僧、调伏僧、不退转僧。’

  “又,善男子!菩萨于世谛僧摄受修行、于第一义谛僧供养修行、惭愧僧令得解脱修行、无惭愧僧诃责修行、圣人僧供养恭敬亲近修行、调伏僧如佛如是修行、不退转僧说法修行。

  “复次,善男子!菩萨作是思惟:‘僧者,名为不断佛种,以佛子故;僧者能与所乐果报,以其福田故;僧者离烦恼,以无畏故;僧者舍一切所著,以得解脱故;僧者名为寂静,以调伏心故;僧者名为不杂,以无烦恼故;僧者远离恶法,以有惭愧故;僧者名为随顺语,以可化故;僧者名为知自身,以无憍慢故;僧者名为寂静,以无高心故;僧者名为知足,以无颠倒心故;僧者名为断绝分别,以无病故;僧者名为到妙洲渚,以得无畏处故;僧者名为见实,以不放逸故;僧者名为彼岸,以能到彼妙洲彼岸故;僧者名为不恶,以行阿兰若行故;僧者名为快,以毕竟趣道场故;僧者名为知三学,以修行弟子行故;僧者名为行于四念境界,以胜诸念修行者故;僧者名为修行四正勤境界,以修行精进故;僧者名为修行四如意足境界,以不疲倦故;僧者名为修行五根境界,以不破坏故;僧者名为修行五力境界,以降伏诸烦恼刺故;僧者名为修行七觉行,以无障碍故;僧者名为修行八圣道境界,以正见故;僧者名为修行实谛境界,以得归处故;僧者名为修行诸禅境界,以定心故;僧者名为修行因缘集境界,以能转法轮故;僧者名为大慈悲,以不退转处故;僧者名为一切功德聚集,以一生得大菩提故。’

  “又,善男子!菩萨如是念僧已,作是思惟:‘僧者如是无量功德,我皆欲得,亦令一切众生毕竟成就。’

  “善男子!是名菩萨摩诃萨念僧处。

  “善男子!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念戒?善男子!菩萨作是思惟:‘所有世间、出世间一切胜妙果报,彼诸果报皆因持戒而得。何以故?依因净戒根本力故。’善男子!譬如一切草木、丛林依地为根本;如是,一切世间、出世间妙果依戒为根本,菩萨摩诃萨住于持戒能与一切天人作大福田,复能满足施者功德。

  “善男子!菩萨住于持戒,生欢喜心;心欢喜故,不生忧恼;不忧恼故,心得踊悦;得踊悦故,得身心倚;身心倚故,心得乐心;心得乐心故而得三昧;得三昧故,得如实知;以如实知故,菩萨于一切众生生大慈悲。菩萨作是思惟:‘我今以此如实三昧法门如实知,为令一切众生成就。’是菩萨以大慈悲心熏修,依彼大慈悲心修持增上戒、增上三昧、增上慧满足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‘是故,我今修持妙戒,不动、不放逸。我忆念一切众生而修持戒。何以故?若菩萨不忆念一切众生持戒则非菩萨戒。是故,我今为令一切众生得安隐乐修持净戒。’

  “复次,善男子!菩萨作是思惟:‘菩萨出家修持净戒,则能远离一切世务之事;菩萨著于染衣,则能满足舍一切所爱之物;菩萨受持净戒,则能满足身、口、意清净;菩萨爱念持戒,则能满足六通;菩萨宴坐持戒,则能满足菩提分法;菩萨闻于妙法修持净戒,则能满足四无碍智;菩萨推求多闻智慧修持净戒,则能满足不自高心;菩萨亲近善知识修持净戒,则能满足一切功德;菩萨修持施波罗蜜戒,则能满足一切智智;菩萨如所闻法如说修持净戒,则能满足为大法师;菩萨如所闻法思惟持戒,则能满足得陀罗尼;菩萨念菩提心修持净戒,则能超过一切诸恶得满足戒;菩萨不生害心修持净戒,则能满足不失菩提心;菩萨不失菩提心修持净戒,则能满足不失三宝心。’

  “菩萨作是思惟:‘若有能护修持戒者,世间所有可护之者皆悉能护。’

  “是名菩萨摩诃萨念戒。

  “善男子!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念舍?善男子!菩萨作是思惟:‘所有一切可舍之法皆悉摄于二种舍中:谓法舍、财舍。’

  “善男子!菩萨资生施者,悉能满足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,净佛国土教化众生;菩萨法舍者,亦能满足十力、四无畏、十八不共法,能断烦恼及以烦恼习气。

  “复次,善男子!菩萨于资生能舍悭心,舍法因缘能过声闻、辟支佛地。

  “复次,舍财者能清净生身,舍法者能清净法身。

  “复次,舍财功德能舍父母生身。何者有此舍力?唯除初地菩萨,一切世间所无。舍法者能成就为意通力。谁有此力?唯除诸佛如来及住地菩萨,一切世间所无。

  “复次,舍财能教化众生,施法能令得解脱。

  “复次,舍财能得聚集功德,施法能令到于彼岸。

  “复次,舍财能施半,施法一切舍。

  “复次,施财能得断烦恼解脱,施法能成就离智障解脱。

  “复次,舍者若能舍于虚妄分别,此舍中最胜第一——谓舍虚妄分别之心。何以故?菩萨舍于虚妄分别,是故名为清净。”

  菩萨问曰:“言虚妄者,此说何法?”

  答曰:“善男子!言虚妄者,说不实戏论法。”

  问曰:“云何名为不实戏论?”

  答曰:“若人如是思惟:‘我贪、我瞋、我痴,我染、我净、我不净,我行世间、我入涅槃。’如是等一切皆是不实虚妄分别戏论之法。何以故?一切唯是因缘,而为无我、无我所,无众生、无人、无命、无我、无寿者、无作者、无教者。彼诸因缘自性空寂,远离心、心意识;彼诸因缘不能思惟、不能分别、不能染、不能净、不能行世间、不能入涅槃。是故,菩萨能知如是虚妄法,不能作是思惟:‘是其实有。’舍如是心,故名为舍。

  “菩萨若能念如是法,名为念舍。

  “复次,善男子!菩萨摩诃萨有三种舍,谓舍、大舍、增上舍。

  “何者是菩萨摩诃萨舍?谓饮食、谷米、仓库、衣服、骑乘、灯明、香熏、华鬘、涂香、末香、幡盖、幢帐、车舆、璎珞帐、首冠、金银珍宝,诸如是等不为恼害众生之具,唯除能害众生之事,余一切物无有不舍,是名菩萨摩诃萨舍。

  “何者是诸菩萨摩诃萨大舍?善男子!菩萨摩诃萨成就舍已,能舍所爱妻子、男女、大小、奴婢、仆使、臣佐、吏民、舍宅、园观、国土、王位,是名菩萨摩诃萨大舍。

  “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增上舍?善男子!菩萨成就于舍及以大舍故,成就增上之舍——所谓能舍手、足、耳、鼻、头、目、髓、脑、血、肉、筋、骨、唇、舌、牙齿、连肤爪发,如是一切悉皆能舍,是名菩萨摩诃萨增上舍。

  “又,善男子!菩萨念如是舍、大舍、增上舍:‘我当毕竟成就舍、大舍、增上舍。’尔时得名念舍菩萨。

  “善男子!是名菩萨摩诃萨念舍。

  “善男子!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念天?善男子!菩萨念清净天——所谓念声闻、辟支佛、菩萨、诸佛如来。云何念?念彼修行、念功德、念不生、念所受境界、念始行、念修行、念成就,是名念天。

  “复次,善男子!菩萨念诸天。云何念诸天?修善业行得胜果报。何者是善业行?所谓十善业道,远离不善业道,以此善业因缘得彼诸天色妙乐清净诸根胜妙果报。

  “又,菩萨于彼胜妙果报起随喜心而生大慈,以彼妙乐果报共一切众生,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菩萨作是念:‘欲令众生得天妙乐。’复为成就彼诸善根发大精进,于生恶道众生起大悲心。菩萨作是思惟:‘我应教一切众生修行善业,令生天上,即于天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’菩萨作是念已,教诸众生修善生天,令不退失彼天妙果,即从彼乐得无上乐——所谓如来寂静妙乐。

  “是名菩萨念天。

  “善男子!是名菩萨摩诃萨十种念处。”

  尔时,无所发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:

 “不见苦为苦,  以见苦即空,
  若不离于苦,  空法不可得。
  欲得见空者,  应见于苦义,
  以苦为空义,  彼空无为故。
  苦无有作者,  以苦非作法,
  离苦谁作者?  而亦无前后。
  无有实集者,  若能实集苦,
  此中何处集?  以苦非作者。
  苦无所从来、  去无所至处,
  与何法共合?  离苦何处有?
  说爱以为集,  若能集于苦,
  爱实无有爱,  离爱云何集?
  以苦无所来,  是谁得未来?
  说灭以为定,  离于去来法。
  诸法自性灭,  根本清净明;
  诸法同寂静,  以离前后际。
  法若是先生,  后则应有灭,
  离灭云何生?  离生无彼灭。
  如是求智慧,  说名无漏道,
  说道如筏喻,  以必舍筏喻。
  若聚集舍法,  彼法何应乐?
  舍道住妙洲,  是名得解脱。
  说得解脱相,  不诤于诸法,
  以于一切法,  证真如道故。
  发、毛、及爪、齿、  脂、肤、血、肉、骨、
  涕、唾、大、小便、  肝、胆、以脑膜、
  心、肺、大、小肠,  聚积名为身,
  虚妄分别宅,  智者如是观。
  无有实作者、  及离于受者,
  犹如空聚落,  如是虚妄身。
  说受名为受,  彼受谁能受?
  受者离于受,  差别不可得。
  智者如是念:  ‘彼智者观受,
  其相如菩提,  寂灭清净明。
  身中不见心、  心中不见心,
  是人离热恼,  虽离而不喜。
  见法唯是心,  远离于分别,
  不舍真如行,  以得无障境。
  诸法不自生,  亦复非他生,
  离诸数尽相,  平等如虚空。
  如实知此法,  智者无去相,
  知法亦不住,  以住于平等。’
  若能如是念,  于诸法不动,
  是人到彼岸,  如诸佛福田。
  知诸法名佛,  一切处无垢,
  聚集清白法,  安隐诸众生。
  念寂及妙色、  亦念诸功德,
  菩萨满诸法,  必得无上道。
  是菩萨供养,  三世诸如来,
  法中念不动,  以常定境界,
  善缚坚固铠,  念妙法境界,
  得无上菩提,  菩萨坚固行。
  如法我亦然,  若作如是念:
 ‘此念法应知,  所谓诸菩萨,
  离我及我所;  如法我亦然。’
  若能如是念,  名修妙法念。
  诸佛弟子僧,  是无上福田,
  必得佛菩提,  常念如是人。
  如海不可量,  我念如是人,
  回此诸功德,  令一切成佛。
  善修不退戒,  我念彼戒行,
  所有诸功德,  尽欲与众生,
  回向无上道,  令得毕竟乐,
  如是名念戒,  能与众生乐。
  舍资生及法,  亦舍诸烦恼,
  有福为众生,  回向无上道。
  如是成舍念,  不住于二道,
  离相自然行,  所在如日照。
  一切凡、圣人,  皆从善业得,
  以彼诸因果,  大悲施一切。
  如是诸妙行,  为与增上乐,
  即于彼天中,  成无上正觉。”

  尔时,无所发菩萨摩诃萨、奋迅慧菩萨摩诃萨是二大士及无量眷属俱诣佛所。到佛所已,头面礼足,绕百千匝,奉承尊意,退坐一面,并诸眷属亦坐一面,而白佛言:“世尊!我等二人于胜楼阁妙宝台上说法集时,诸佛如来于一切法悉知见觉,无有障碍。世尊!我等二人所说法集,随顺佛意不耶?”

  尔时,佛告二菩萨言:“善男子!如汝所说,诸佛如来于一切法悉知见觉,无有障碍。善男子!汝等二人所说法集,善顺我意。善男子!一切菩萨所有言说,皆是诸佛如来威神之力。善哉,善哉。善男子!汝今快说此妙法集。若有诸菩萨欲说法集者,应如汝等所说。善男子!汝等所说妙法集者,则为已作诸佛如来所作之事。善男子!我于汝等二人所说法集生随喜心。”

  尔时,慧命舍利弗语无所发菩萨摩诃萨言:“善男子!汝以何义名无所发?”

  无所发菩萨言:“大德舍利弗!若有菩萨休息一切身、口、意业,不着一切所作之事,不求一法、不离烦恼、不欲得法,见过去、未来诸法真如平等,亦不见法有下、中、上,是故名为无所发。复次,大德舍利弗!一切诸法皆无所发,以本无故。舍利弗!法若有始,则有所发。诸法无始,无始云何言有所发?”

  慧命舍利弗言:“法若如是,汝云何言说于法集?”

  无所发菩萨言:“大德舍利弗!我无所发而说法集。”

  无所发菩萨谓舍利弗言:“舍利弗!于意云何?汝之所问,为有所发问?为无所发问?若言有所发问者,依何因缘而有所发?然不离于法而有法所发,不离于法而有所问。大德舍利弗!若是无发问者,则为入我所说法集。”

  慧命舍利弗言:“善男子!我有所问,汝亦有说;云何而言无所发耶?”

  无所发菩萨言:“大德舍利弗!汝之所问、我之所说,皆如幻说。如是,菩萨摩诃萨安住真如法界所说应知。大德舍利弗!夫幻人者,无心、无心数法;一切众生亦复如是,无心、无心数法。若如是者,云何有发?大德舍利弗!如因幻师幻有所说;如是,菩萨摩诃萨依真如法界能有所说,应如是知。”

  慧命舍利弗言:“善男子!譬如幻师所作幻事,非实、非不实;若如此者,汝亦应尔,非实、非不实。”

  无所发菩萨言:“大德舍利弗!诸佛如来觉一切法皆如幻相,故说诸法虚妄如幻。”

  舍利弗言:“如是,善男子!诸佛如来觉一切法如幻,说一切法如幻。”

  无所发菩萨言:“大德舍利弗!犹如彼幻非实、非不实;一切诸法亦复如是,非实、非不实,应如是知。”

  无所发菩萨言:“舍利弗!若诸法有实、不实者,不应说言一切诸法犹如幻相。”

  慧命舍利弗言:“善男子!汝何所为行菩萨行?”

  无所发菩萨言:“大德舍利弗!我行菩萨行,不为于义、非不为义。何以故?若有菩萨为义行者,如是菩萨则有所见而行于行。若有所见而行其行,如是菩萨则不随顺诸佛如来。何以故?若有所见而行其行者,如是之人尚不能随无生法忍,何况即入无生法忍?若离无生法忍,则不随顺诸佛如来。若不为义而行于行,如是之人行于邪道。行邪道者,此则无实义。”

  慧命舍利弗言:“善男子!若不为义、非不为义,如是菩萨于何处行?”

  无所发菩萨言:“大德舍利弗!随在何处,一切毛道凡夫所行,菩萨即彼处行。”

  舍利弗言:“善男子!毛道凡夫于何处行?”

  无所发菩萨言:“大德舍利弗!随诸佛如来于何处行,毛道凡夫即彼处行,而毛道凡夫不知诸佛随处行,我亦彼处行。”

  慧命舍利弗言:“善男子!若毛道凡夫不知诸佛所行境界,云何而言诸佛如来随何处行,毛道凡夫即彼处行?”

  无所发菩萨言:“慧命舍利弗!汝今能知佛境界不?”

  舍利弗言:“善男子!我但如彼文字而取,云何能知诸佛境界?善男子!然诸声闻从于如来闻声分别而言得知。善男子!诸佛境界无量无边,而不离诸佛境界更有凡夫境界。”

  无所发菩萨言:“大德舍利弗!若不离诸佛境界更有凡夫境界者,舍利弗向言诸毛道凡夫不知佛境界,此言云何?”

  慧命舍利弗言:“善男子!诸佛如来超过世间,毛道凡夫行于世间,是故诸毛道凡夫不知诸佛境界。”

  无所发菩萨言:“大德舍利弗!于意云何?诸佛如来有所得、有所住、有所利益不?”

  舍利弗言:“善男子!诸佛如来无法不知,知一切法、觉一切法已,能于有为法中利益众生。”

  无所发菩萨言:“若舍利弗如是知,何故言诸佛如来超过世间?此是大德舍利弗不思量而说?舍利弗!若如来超过世间,即如来无所得、无所住、无所作利益。舍利弗!汝言已坏。”

  尔时,慧命舍利弗语无所发菩萨言:“善男子!我先已坏,非适今也,曾于过去退善根及一切智智心故。善男子!我于仁者乐说辩才深生随喜,愿一切众生皆得是辩才。”

  说此法集时,八万菩萨得无生法忍,六万天子远尘离垢得法眼净;五千比丘转声闻心,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——彼诸比丘佛为授记,各于种种佛国土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◎

  ◎尔时,无所发菩萨摩诃萨白佛言:“世尊!云何菩萨摩诃萨善知可取、能取法?”

  佛言:“善男子!若菩萨知一切法,菩萨尔时善知可取、能取法。”

  无所发菩萨言:“世尊!云何善知一切法?”

  佛言:“见一切法如梦、幻、乾闼婆城、阳焰、火轮、水中月、化、镜中像。”

  无所发菩萨言:“世尊!何者是一切法而见如梦、幻、乾闼婆城、阳焰、火轮、水中月、化、镜中像?”

  佛言:“善男子!言一切法者,谓眼色、耳声、鼻香、舌味、身触、意法。善男子!是名一切法见如梦、幻、乾闼婆城、阳焰、火轮、化、水中月、镜中像。能取者,谓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;可取者,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。菩萨摩诃萨悉见知觉能取、可取诸法,亦能善说,是故名为一切智者。若一切智者,是人离使烦恼;若能离使烦恼,是人无我、无我所,如虚空无分别,于一切众生得平等心;以得平等心故,得一切处寂静心;得寂静心故,名为法行自然坚固者、于一切众生作上首者、一切法中无障碍者、大慈大悲者、不可动转者、三藐三佛陀者。”

  无所发菩萨言:“世尊!菩萨欲得如诸佛如来妙法,云何修行?”

  佛言:“菩萨欲得诸佛如来如是法,应生平等心犹如大地,以能忍受一切众生诸不善行及恶语言故。又,应生平等心犹如净水,以能洗除身及众生虚妄分别微烦恼垢故。又,应生等心犹如猛火,能以智火焚烧自及诸众生烦恼薪故。又,应生等心其相如风,以能远离一切着故。又,应生等心犹如虚空,以一切处无障碍故。

  “善男子!如师子王,菩萨亦尔,以一切处不惊不怖故。譬如龙象,菩萨亦尔,以调伏心荷负一切众生诸重担故。譬如大雨,菩萨亦尔,以其降澍妙雨故。譬如日光,菩萨亦尔,以智慧光照一切众生故。譬如明月,菩萨亦尔,以一切众生随其所在见者爱乐故。譬如大商主,菩萨亦尔,将导众生趣一切智大宝洲故。譬如良医,菩萨亦尔,以能疗治一切众生烦恼病故。如拔刺者,菩萨亦尔,以能拔出一切众生于诸法中疑惑故。譬如海导师,菩萨亦尔,以能善知一切智、知诸方义故。譬如船舫,菩萨亦尔,以能善度诸世间众生大海水故。譬如众水河池等,菩萨亦尔,以能资润一切众生故。如王大道,菩萨亦尔,平等能津通诸众生故。譬如宝洲,菩萨亦尔,以能具足一切菩提分法故。譬如如意宝,须者皆得,菩萨亦尔,能与众生无量利益所求法故。譬如良马,菩萨亦尔,以能运代疲苦众生故。譬如大海,菩萨亦尔,智慧甚深难测量故。譬如须弥山,菩萨亦尔,于佛菩提不倾动故。譬如一切诸妙宝树,菩萨亦尔,以能具足胜庄严故。譬如阎浮檀金,菩萨亦尔,以希有难得故。譬如帝释王,菩萨亦尔,于诸法中能得增上自在力故。譬如大梵王,菩萨亦尔,具足寂静、诸威仪故。譬如护世四天王等,菩萨亦尔,以能护持胜妙法故。譬如转轮王,菩萨亦尔,以能修行十善业故。譬如大臣,菩萨亦尔,以能守护诸佛如来秘密法故。

  “菩萨应生出家心,以善住沙门法故。菩萨住沙门法中,以寂静身、口、意业故。菩萨住阿兰若处,以成就禅定三昧、三摩跋提通明解脱故。菩萨住禅定中,以得真如甚深空故。菩萨住寂静处,以能教化乾闼婆、紧那罗、摩睺罗伽,成就咒术、妙药、圣人法故。菩萨安住明智,以能具足成就三明故。菩萨住于胜寂,以得殊妙六通法故。菩萨住多闻慧,以能善知阴界入等差别法故。菩萨住于师处,以能善知一切诸论故。菩萨住法师地,以能离饮食供养说法教化故。菩萨善住毗尼法中,以能远贪、瞋、痴等诸烦恼故。菩萨住于摩夷处,以能一切处寂静故。菩萨住于柔软心,以能远离一切所求故。

  “菩萨不住掉心,以能远离贪烦恼故。菩萨不住高心,以能远离瞋烦恼故。菩萨不住诸恶语言,以能远离痴心故。菩萨不住杂乱语言,以能成就善护言语故。

  “菩萨住于大师,以能修行大乘法故。菩萨善住荷担负重,以能成就大菩提心故。譬如大水,菩萨亦尔,以能利润受用众生故。譬如大城,菩萨亦尔,以能满足一切智智功德故。譬如僮仆,菩萨亦尔,以大慈悲代诸众生勤苦事故。

  “复次,善男子!菩萨于恶众生生柔和心、于憍慢众生生恭敬心、于谄曲众生生质直心、于稠林行众生不生稠林行心、于不修行众生生救度心、于无惭众生生于惭心、于无愧众生生于愧心、于邪论众生生不怯弱心、处于大众不生怖心,世间之法不能染污、一切诸魔不能破坏、外道邪论不能降伏,于所尊者生敬重心、常于师长生供养心、于多闻者生奇特心、于得禅定者生希有心、于黠慧者生深行心、于诸法师生如爱敬佛心、于诸菩萨生归依心、于诸如来生究竟心、于如实修行者生坚固心,于一切烦恼不惊不怖,不证涅槃,起大慈悲行世间行为度众生。

  “不以染心说法教化,而常远离一切供养恭敬故;远离颠倒心,以如实知无常苦、空、无我、不净故;具足解脱心,以能远离境界故;成就如实生,以生圣人如实家故;成就如实智慧,以常出家心故;成就圣行,以如实知苦、集、灭、道故;成就大人相,以具足持戒、多闻、不放逸故;成就一切众生平等心,善知世间无我故;成就不颠倒法,以圣印为印故;成就道场心,以不退印为印故。

  “诸菩萨等常成就清净心行、成就普庄严威仪行,不乐说世间技术语言、不乐近恶知识、不乐供养恭敬诸事、不乐说世间杂语、不乐说诸国土事、不乐说诸王事、不乐说贼盗事、不乐说妇女事、不乐说吉会事、不乐说征战事、不乐朋党诤讼、不乐诸恶国城邑聚落边地难处、不乐近伎乐歌舞戏笑等人。

  “复次,善男子!不乐与悭、嫉人俱,不乐与破戒、邪见、多集诸恶、放逸、轻法等人俱,不乐与多瞋恨、颠倒乱心人俱,不乐愚痴、喑哑,如是等人悉不与俱。

  “菩萨摩诃萨常乐勇猛舍法、资生、无畏等施,断除贪、瞋、痴烦恼,大妙行者,乐离愦乱处,乐于静默,常乐闲独——所谓高山、岩岭、沟壑、草木、丛林、清泉、流水,乐如是等清闲之处。初夜、后夜捐于睡眠,精勤修行,发闻、思、修慧及诸禅定三昧陀罗尼、自在神通,无量无边百千万亿法门而现在前、见无量百千万亿佛、得百千万亿三昧百千万亿陀罗尼门、能教化百千万亿众生。菩萨应成就如是等心,则能得彼如来妙法。”

  尔时,无所发菩萨摩诃萨白佛言:“世尊!若能如实修行者,此大乘法故,即是如说修行者所乘之法。若能不放逸者,是人名为如实修行。

  “世尊!又,如实修行者谓发菩提愿,不放逸者谓满足菩提愿。复次,如实修行者谓修行布施,不放逸者谓不求报。复次,如实修行者受持净戒,不放逸者成就不退戒。复次,修行者始修忍辱行,不放逸者得无生法忍。复次,修行者求一切善根而不疲倦,不放逸者舍一切所作事故。复次,修行者始修禅定,不放逸者不住禅定。复次,修行者满足智慧,不放逸者不戏论诸法。复次,修行者守护妙法,不放逸者不见诸法。复次,修行者令诸众生得大菩提,不放逸者不见诸众生。复次,如实修行者聚集一切善根,不放逸者回向大菩提。复次,如实修行者以菩提为实法,不放逸者如实知一切法如菩提相。复次,如实修行者得无生法忍,不放逸者愿取有生。复次,如实修行者往诣道场示现一切胜庄严事,不放逸者如实知阿僧祇劫。复次,如实修行者如实知菩提,不放逸者过去诸业皆善修故。复次,如实修行者至大涅槃,不放逸者善知诸法本性寂灭。

  “世尊!菩萨摩诃萨善能如是修行及不放逸,于得菩提不以为难。世尊!以是义故,菩萨摩诃萨应当修习如实修行及不放逸。世尊!是则名微妙法集。”

  尔时,慧命舍利弗白佛言:“世尊!如我解佛所说义者,若有菩萨摩诃萨于佛如来及诸菩萨所说法集闻而生信及能修行,是诸菩萨有妙法集。何以故?若不信法者则无法集,若不行精进者亦无法集。若人能于诸圣所说法中生希有心、生如实心,是菩萨有妙法集。世尊!若人不自赞己、亦不毁他,是人有妙法集。世尊!若人于圣慈心、于非圣摄受心,若有人不见自胜、不见他劣,若人于平等法生于等心、于不平等法亦生等心,于等亦生等心、于等不等亦生等心,而不分别等以不等,是人有妙法集。若人但闻一句而能了知百千万句,当知是人有妙法集。若人闻法不静、不乱,若人闻法不缚、不解,若人闻法不行、不住,若人闻法不增、不减,若人闻法不喜、不瞋,若人闻法不住世间、不入涅槃,世尊!若能如是入于法集,当知是人有妙法集。世尊!我今所说法集,为得随顺如来所说法集不耶?”

  佛言:“如是。舍利弗!舍利弗!汝之所说随顺佛意。”◎

  法集经卷第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