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 录


大正藏第 13 册 No. 0398 大哀经

大哀经卷第二

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

  无盖法门品第三

  于是,法?王菩萨在于彼会而白佛言:“唯然,世尊!如来境界不可思议,示现建立大圣威光,令诸菩萨永无狐疑,各各修行。唯当宣说无盖之门大会法品。所以者何?其大会者,今悉集此皆为菩萨,一、被大德铠不可思议;二、以大神通圣慧娱乐;三、皆有功勋通于十方;四、所修清白心离垢秽;五、以明解脱多所照耀;六、皆为诸佛所见咨嗟宣扬功勋;七、于一切法得尊自在;八、诸度无极越终始岸;九、一切皆从权方便生;十、而悉消化魔业欲尘;十一、降伏一切诸外邪道;十二、皆能分别方便讲说章句谊理;十三、慧无挂碍,智度无极,超于彼岸;十四、其意自由,勇步无难,逮圣总持;十五、建立无盖,辩才无断;十六、晓了众生根原所趣——具足、缺漏,备、不备者;十七、察诸众生从应所解而为说法;十八、所宣经道除众罪殃而无遗漏;十九、其音随时柔软和雅,如哀鸾鸣、犹龙海吼、亦如梵声;二十、慈愍众生而示灭度,亦以慈愍令众得济;二十一、心常怀执无极之慈;二十二、志性抱念无盖之哀;二十三、所住坚固而不可动,言行相应;二十四、修立法幢显示十方;二十五、其志坚强犹如金刚,不可破坏如铁围山;二十六、尽建所愿不失本誓;二十七、畅入深妙,分别玄奥十二缘起;二十八、蠲除两际,断灭常见一切诸见六十二疑所习连着;二十九、亦如大乘群庶法王诱进牵致使入于道;三十、众庶大导将致无难;三十一、从无央数劫好乐法宝,合集智慧;三十二、为大医王疗众人病,灭除众生无色尘劳蓄滞之病(第三十三、法经本阙);三十四、此诸菩萨大师子王所抚育子;三十五、一切诸行、若听异音、闻说如来秘密之谊亦不恐惧;三十六、而以相好庄严其身;三十七、皆以大哀具足祠祀;三十八、其心勇猛不怀怯弱;三十九、降伏四魔爱欲境界;四十、善施桥梁,开寤眠寐;四十一、如是根力觉意禅思,解脱定意正受,以善修成所当为业;四十二、常以殷勤欲度众生;四十三、逮得总持揽制一切;四十四、若利、无利,叹誉、诽谤,有誉、失名,若苦、若乐,于世八事而无所著;四十五、其心得入欢喜悦豫,乐爱经典;四十六、颁宣流布道法之宝;四十七、充满智慧备悉道空;四十八、其行鲜明犹如莲华;四十九、蠲除一切诸有为法;五十、其光清净,覆蔽日、月、释梵晖曜;五十一、悉已逮得海中三昧;五十二、道御一切诸法之宝;五十三、而于三宝由得自在无能断截;五十四、明识解说一切诸界;五十五、执持诸佛经典之要;五十六、积累合集无量功德咨嗟之称;五十七、造立无限功祚智业;五十八、而得亲近具足佛慧;五十九、达了当来无央数劫本末之际;六十(第六十法本内少)。”

  法?王菩萨白佛言:“如是,世尊!此诸菩萨大士之会功勋若兹,我意大圣,心自念言:‘当令世尊为诸菩萨宣无盖门大会法品,诸菩萨众所可由生,至未曾有天中之天。诸佛兴出多所饶益,则能悦可菩萨大士使得成具。当来菩萨德本明哲,其初发意菩萨清净行欲成者,令入一乘使不退转。诸菩萨众具足佛法,至阿惟颜一生补处,令其果报无所遗失。若有众生所识分明、志存决定,怀来因缘化使入道;其不决定当令仰入于无极哀,其有众生永在邪见,为说处所使决其网。乐三乘者因故佛兴而自严饰,诸天、龙、神、犍沓和、人与非人、世人、阿须轮皆得蒙济。所以者何?佛兴出世实为善哉,如是比像至未曾有难及希有,经典之要现出于世得共睹知。’唯愿,大圣!斯等正士发意之顷,建立化变此法高座,一切声闻及诸缘觉于百千劫所不能逮。吾以是故,心自念言:‘难及难及,至未曾有。此人之等乃能施设如是色像神足变化,谁以见此,当复兴发声闻之行、缘觉之心?所以者何?其有初发菩萨心者,过诸声闻、缘觉之众。’今欲引喻。譬如,世尊!愚痴之子从生騃冥,舍夜光大宝珠取水精珠,所见颠倒自以为是。众人所行亦复如是,舍乎大乘,转求声闻、缘觉之乘。若复有人至性真实,发无上正真道意,若已发意、甫发意者,亦当不久具足成就如是法要。”

  法?王菩萨说是语时,彼众会中三亿百千垓天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。

  大哀经庄严法本品第四

  尔时,世尊睹诸菩萨皆来大会——此诸菩萨皆以法故而来集此,悉以执持如来妙藏、宣畅菩萨诸所行、住无盖法门所由品奥、修御法典——复有光明名无畏辩,应时眉间大人之相放斯光曜,绕诸菩萨七匝已竟,因复绕于总?王菩萨身百千匝,寻入总?王菩萨之顶。

  适蒙此光承佛威神绕诸菩萨百千匝,其光悉照师子之座,其身威仪转复光曜,光明巍巍益甚加倍逾诸菩萨。

  总?王菩萨时见如来无极威变,即从座起,偏出右肩,右膝着地,叉手于世尊上虚空之中,化成如来庄严宝盖——佛所建立,琉璃为幢,上至炎天,瑰异琦珍、帝青琉璃、宝藏殊妙而以严饰,垂贯真珠缯彩旗幡而为庄校,紫金交露周匝缭绕——覆诸菩萨大会之众,其盖广长大如三千大千世界。如是比像建立宝盖奉献如来,雨于天华,威变伎乐而自然鸣。寻时以颂而赞世尊:

 “光明普遍靡不见,  目所周悉为显谊,
  诸法自在权自由,  不可思议趣诸德。
  大圣正士演光明,  其口清净宣辩才,
  道光绕我百千匝,  在吾顶上没不现。
  如本意志所怀念,  辩才照明持亦然,
  所知百千胜于前,  用蒙人雄道师恩。
  其身巍巍心清净,  踊跃以时获如愿,
  乃知正觉慧无量,  其大辩才入我身。
  佛实难及威无极,  其羸劣者不所乐,
  承佛圣旨今悉见,  当复启问愍众生。
  诸菩萨众行所入,  等趣世间而御众,
  所生光明所变处,  当复咨启阿惟颜。
  魔众无量悉来会,  而独游步上道乘,
  及余志求微妙法,  为是等故问最胜。
  当善执持此魔场,  而常谛受斯佛慧,
  今适是时世尊说,  为众生故开法藏。
  鄙身明智无不及,  人中之尊慧无量,
  能了最胜无限智,  今当启问无极权。
  世尊圣慧由自在,  本于长夜所修学,
  善遵?尊为法王,  惟为颁宣道师行。”

  总?王菩萨以颂赞佛已,白世尊曰:“如来境界不可思议,诸菩萨行莫能称限,吾及众会听察如来、至真、等正觉所说经法未曾厌倦。睹于众生,最胜世尊行乎大哀,故问此谊。何谓,世尊!菩萨庄严而自校饰,以菩萨行而为应谊?何谓菩萨不可思议逮法光明,离于闇冥蔽碍之患,以大法门而为清净?何谓菩萨在众生尊,第一大哀修行慈愍,成就所行不舍众生?何谓菩萨逮佛菩萨所行诸业、所尊正法、不怀恼法?善哉,世尊!愿分别说诸佛菩萨之所行住等趣法门。犹如菩萨降伏魔众、蠲除疑网、入如来界、游菩萨境,晓了一切众生志操,心行清净、摄取佛土、执持魔场、从如来教,而于诸法速得自在无所蔽碍。”

  佛告总?王菩萨:“善哉,善哉!正士!乃能问于如来,欲善决了诸佛菩萨,仁能逮得无量如来所行了了。族姓子!谛听善思念之,当为汝说。如诸菩萨行及余菩萨功勋具足,疾逮一切诸法自在。”总?王菩萨及诸大众受教而听。

  佛言:“菩萨有四事庄严。何谓四?一曰、戒庄严,未曾毁禁;二曰、定意庄严,至未曾乱;三曰、智慧庄严,心无蔽碍;四曰、总持庄严,所闻不忘;是为菩萨四事庄严。

  “于彼何谓以戒庄严?族姓子!知则用一事以戒庄严。何谓一?常愍众生心不怀害,矜哀群黎一切有命,亦敬爱之莫不悦可。

  “复有二事以戒庄严。何谓为二?一曰、杜塞恶趣,二曰、开善趣门。

  “复有三事以戒庄严。何谓为三?一曰、身行清净而无沾污,二曰、口言清净辞不粗犷,三曰、其心清净未尝坏乱。

  “复有四事以戒庄严。何谓为四?一曰、如所志愿必果无异,二曰、如所约誓则得成就,三曰、如所慕乐必成无违,四曰、如所图画则得超至;是为四。

  “复有五事以戒庄严。何谓为五?一曰、与禁戒士俱共精修,二曰、习学智慧未曾懈废,三曰、勤志解脱不怀慢恣,四曰、修度见品未尝休懈,五曰、益加精勤遵于无上无极灭度;是为五。

  “复有六事以戒庄严。何谓为六?一曰、无所毁犯,亦不怀恨;二曰、无所缺漏,亦不捐弃;三曰、不有沾污,无所损落;四曰、不为瑕疵,修一清净行;五曰、而博听受,不从欲秽;六曰、若有所听,不载仰人;是为六。

  “复有七事以戒庄严。何谓七?一曰、戒品清净,二曰、布施清净,三曰、忍辱清净,四曰、精进清净,五曰、禅思清净,六曰、智慧清净,七曰、善权清净而无放逸;是为七。

  “复有八事以戒庄严。何谓八?一曰、所处具足,二曰、其地究竟,三曰、所御备悉,四曰、性戒周密,五曰、不被烧害得至成就,六曰、佛兴出世得无所著,七曰、无盖普达,八曰、得从善师所问具足;是为八。

  “复有九事以戒庄严。何谓九?一曰、而于圣慧无所恐惧,二曰、有所睹见而不怯弱,三曰、晓了空慧,四曰、分别善权,五曰、习于清凉而无恼热,六曰、将护禁戒如蜂采华,七曰、修治其心令无情欲,八曰、其心调和不怀粗犷,九曰、逮得调定中和之地;是为九。

  “复有十事以戒庄严。何谓十?一曰、庄严其身具足诸相;二曰、其口庄严,言行相副;三曰、其心庄严而无瑕疵;四曰、国土庄严具足所愿;五曰、开化众生庄严,志性清净;六曰、所生庄严,一切众恶而无所犯;七曰、菩萨行庄严学如来行;八曰、圣慧庄严,不怀自大;九曰、道场庄严,劝助众德;十曰、力无所畏,不共法庄严,立戒为本,未曾舍禁;是为,总?王菩萨!十事庄严。”

  佛告族姓子:“何谓菩萨定意庄严?定有一事。何谓一?常怀慈心愍哀众生。

  “复有二事定意庄严。何谓二?一曰、修行威仪礼节,二曰、性行质直而无谄饰。

  “复有三事定意庄严。何谓三?一曰、无有谀谄,二曰、志性清和,三曰、无有虚伪。

  “复有四事定意庄严。何谓四?一曰、为人仁调而不佷戾,二曰、不怀毒害见他瑕疵,三曰、不犯禁忌致诸患难,四曰、不从愚戆以趣闇蔽;是为四。

  “复有五事定意庄严,谓去五盖。何谓五?一曰、贪欲,二曰、瞋恚,三曰、睡眠,四曰、调戏,五曰、狐疑。

  “复有六事定意庄严,谓六思念。何谓六?一曰、常念于佛,二曰、常念经法,三曰、常念圣众,四曰、常念禁戒,五曰、常念布施,六曰、常念诸天。

  “复有七事定意庄严,谓不舍道心修七觉意。何谓七?一曰、意念觉意,二曰、法觉意,三曰、欢悦觉意,四曰、精进觉意,五曰、信觉意,六曰、定觉意,七曰、护觉意。

  “复有八事定意庄严,谓八正由路。何谓八?一曰、正见,二曰、正命,三曰、正语,四曰、正业,五曰、正念,六曰、正便,七曰、正意,八曰、正定。

  “复有九事定意庄严,谓菩萨不舍道心,常立大哀,亦无所住,其心不舍一切众生。何谓九?一曰、蠲除爱欲,寂灭众恶不善之业,憺怕、悦安,此念俱行修第一禅;二曰、其人寂除思念所行,其内庠序而为专一,无思、无行,憺怕、悦安,修第二禅;三曰、永观欢悦离欲之行而常安详,其身适安犹如圣贤所说、所观,其意行安修第三禅;四曰、断除苦乐,究尽往古,忧戚、欢悦观察于斯,无苦、无乐修第四禅;五曰、皆度一切诸色之想,究畅尽竟性之如地,不复思念若干诸想,游于无量虚空之慧而为修行;六曰、过于一切虚空诸想,游无量识,诸识之慧而为修行;七曰、皆越一切诸识智慧,不计有身、不用识慧而为修行;八曰、皆超一切,不用识慧于有想、无想之处而为修行;九曰、皆出一切有想、无想之处,悉入一切思想所愚,定意思惟以为正受,以权方便不于本际而取证也,住于本愿开化众生。

  “复有十事定意庄严。何谓十?一曰、心无所生不怀瞋恚,二曰、具足寂然之行,三曰、不舍所愿,四曰、寂在闲居,五曰、不失德本,六曰、其心憺怕,七曰、身心休息图度计校,八曰、度安诸法,九曰、心得自在,十曰、得贤圣性;是为十事定意庄严。”

  佛告族姓子:“何谓菩萨智慧庄严?计有一事智慧庄严。何谓一?于一切法而不卒暴。

  “复有二事智慧庄严:一曰、舍于狐疑,二曰、离诸爱处。

  “复有三事智慧庄严:一曰、断除愚戆;二曰、烧尽无明,坏诸阴界;三曰、永灭闇冥幽昧之事。

  “复有四事智慧庄严:一曰、晓断诸苦,二曰、了绝诸习,三曰、明于造证,四曰、不住由路。

  “复有五事智慧庄严:一曰、戒禁清净而无所获;二曰、定意清净精度智慧;三曰、解品清净游于众生;四曰、度知见品而为清净,皆于三世无所挂碍;五曰、法品清净以用成行。

  “复有六事智慧庄严:谓净三场施度无极,净于己场身如野马、人场清净犹等如梦、道场清净无望报故;戒度无极净乎三场,身场清净等如影故、言场清净如浮响故、心场清净等如幻故;忍度无极亦净三场,弃捐粗辞所言清净,除去冤结常喜咨嗟,若有段段支解其身,观察法身清净无秽;进度无极亦净三场,清净无厌、好游生死,睹之如梦,坚强清净志如金刚故,无应、不应,清净行者度想着故;寂度无极净乎三场,愚冥清净退入慧故、弃捐清净入于诸法无所著故、勤心清净发神通故;智度无极亦净三场,四思清净化众生故、总持清净摄正法故、所愿清净严佛土故。

  “复有七事智慧庄严将护其意:一曰、于四意止,不起、不灭;二曰、于四意断身意憺怕;三曰、其神足者晓了诸根;四曰、其五根者降弃一切诸魔尘劳;五曰、其五力者明晓诸法自然之故;六曰、其觉意者无所不达致未曾有;七曰、其由路者无往、无来,无往来故。

  “复有八事智慧庄严,谓不失圣慧行权方便:一曰、寂然观慧而为憺怕,二曰、观察见于诸法为憺然故,三曰、慧品晓法品故,四曰、界品其性本行等境之故,五曰、晓于诸入本无欲故,六曰、明十二缘晓无我故,七曰、达于诚信永无瞋故,八曰、一切诸法无所破坏如实观故。

  “复有九事智慧庄严:一曰、知过去事,本清净故;二曰、知于当来,未然清净故;三曰、知于现在,究竟净故;四曰、知定了了,报应之谊无所失故;五曰、知于未定,导因缘故;六曰、晓处于邪,为开化故;七曰、知佛平等,达法身故;八曰、等于诸法,法无欲故;九曰、诸圣平等,修无为故。

  “复有十事智慧庄严:一曰、所有如梦,为惑相故;二曰、了如所梦,思想相故;三曰、了如野马,分别相故;四曰、了如实见,因缘相故;五曰、了如影见,形用事合故;六曰、了如呼响,用杂会故;七曰、了于法界,无坏相故;八曰、了于无本,不住相故;九曰、了于本际,无动相故;十曰、晓于无为,其无为者自然相故。是,族姓子!菩萨所行十事智慧庄严。”

  佛告族姓子:“何谓菩萨总持庄严?以有一事而为庄严:其意常达未曾忽忘。

  “复有二事总持庄严:一曰、怀来道谊,二曰、总摄无违。

  “复有三事总持庄严:一曰、晓了诸谊,二曰、分别严饰美辞,三曰、明诫所归随其方便。

  “复有四事总持庄严:一曰、言无所著,二曰、无刚?辞,三曰、所言柔和,四曰、无刺讥辞。

  “复有五事总持庄严:一曰、诸所闻声唯归于谊,二曰、晓诸身识唯归于慧,三曰、一切经典唯归经理,四曰、了诸人响唯归于法,五曰、在于方俗归度世行。

  “复有六事总持庄严:一曰、言行相应;二曰、顺从至诚,所言清净;三曰、不怀自大,行无所著;四曰、无有谀谄,言无所失;五曰、修于大哀,如应说法;六曰、方便随品而为宣说等讲俗智。

  “复有七事:一曰、其辩才智适发寻对,二曰、辩才应机,三曰、小辩才捷疾,四曰、辩才无碍,五曰、辩才无滞,六曰、辩才无缺,七曰、辩才应谊。

  “复有八事总持庄严:一曰、晓了诸天所言,二曰、解识诸龙音声,三曰、明察鬼神言响,四曰、分别揵沓和语,五曰、解阿须伦所咏,六曰、达加留罗辞,七曰、畅真陀罗所言,八曰、识摩睺勒及诸众生口之所宣。

  “复有九事总持庄严:一曰、不猗无为,二曰、诸所修行而不怯弱,三曰、勇猛说法,四曰、其智慧圣不为虚伪,五曰、晓了所说广普具足,六曰、其贡高者顺为说法,七曰、得平正者为说质直而开化之,八曰、见有处者为现劫烧,九曰、得境界者随其学乘而为斑宣。

  “复有十事总持庄严:一曰、从其志操不为众生宣粗犷辞;二曰、闻佛说法修习慧明,不复志慕世俗之智;三曰、言不可尽,假一文辞耳;四曰、其无所住为说无处;五曰、说于诸佛咨嗟无量;六曰、弃除恶趣、尘劳、粗辞;七曰、说于灭度不可称限;八曰、忍于众生无碍根本;九曰、从佛之教;十曰、忍于分别超异辩才。是,族姓子!菩萨十事总持庄严。”

  于是,世尊欲重宣此谊令人重解,即说颂曰:

 “诸大圣人,  有四庄严,  以此应谊,
  尊之上乘。  戒禁、定意、  及最智慧,
  总持如是,  明解分别。  为诸众生,
  所见钦敬,  其身、口、意,  常以清净。
  悉断狐疑,  诸所句迹,  其奉戒者,
  以此庄严;  生天世间,  功勋流布,
  其所志愿,  辄得成就;  常修正行,
  以行为上,  其奉净戒,  以此庄严。
  其人得近,  速逮定意,  智慧解脱,
  圣慧若兹。  亲近无为,  归此行者,
  戒禁清净,  斯为庄严。  戒无所犯,
  禁不缺漏,  不弄戒法,  性无卒暴,
  名响畅溢,  靡不宣持,  戒清净者,
  斯为庄严。  其戒清净、  布施鲜洁、
  忍辱清净、  精进亦然、  一心清净、
  智慧无异、  善权清净,  亦无放逸。
  所住坚固,  强不可动,  逮明谛地,
  行不怀恨,  性不舒缓,  志常谨敕,
  戒清净者,  斯为庄严。  其戒茂盛,
  未常退转,  其心不生,  众恼烦热,
  秉意兴行,  未曾悔变,  戒清净者,
  斯为庄严。  不恐、不懅,  未曾慷慨,
  其意寂静,  无能毁称,  其犯禁者,
  常被系闭,  戒清净者,  斯为庄严。
  其心修禁,  功勋无极,  志性仁和,
  斯意安调,  则为己身,  庄严相好,
  戒清净者,  斯为庄严。  如口所言,
  身行若兹,  庄严其口,  所护庄严,
  不以欲尘,  严饰其心,  戒清净者,
  斯为庄严。  斯人则为,  庄严佛土,
  开化众生,  使入大道。  此明哲者,
  庄挍生处,  以是之故,  不犯众恶。
  所谓庄严,  常奉佛道,  修治最胜。
  于佛道场,  庄严诸力,  四无所畏,
  以为庄严。  圣慧无慢,  普加慈愍,
  一切众生。  其明智者,  所见正真,
  无有谀谄,  不怀细碎,  不随贪欲、
  瞋恚、愚痴,  志性猛毅,  无有五盖,
  修六思念,  而无放逸。  为七觉意,
  奉道若兹,  稍渐皆惟,  一切定意。
  亲近所行,  修乎寂然,  善顺随时,
  不失众德。  住乐静思,  所察入乱,
  于道自在,  为贤圣种。  未曾犹豫,
  不达经典,  无有狐疑,  亦无沉吟。
  除去无明,  无有愚冥,  常处至诚,
  明识圣慧。  戒清净者,  无所逮得,
  智慧最上,  定意清净。  顺从二事,
  解脱清净,  不怀慢者,  圣慧清净。
  睹见三世,  度众为慧,  晓了离欲,
  则法清净。  斯清净者,  不怀自大;
  其智慧者,  此为庄严。  智慧行施,
  以为庄严,  若能清净,  于三品场,
  己身、众生、  及修道教,  如梦幻化,
  而无所著。  以戒智慧,  而为庄严,
  又复净治,  于三品行。  身行、口言、
  心念亦然,  影像幻化,  亦如浮响,
  是为智慧,  而成庄严。  则能清净,
  于三品事,  无能屈者,  亦不动摇。
  普观一切,  常察法身,  智慧精进,
  而自庄严,  亦复清净,  于三品事。
  未曾懈惓,  志性坚强,  未常怀应,
  亦无不应。  所以智慧,  一心庄严,
  亦以三事,  修行清净。  其所观察,
  无有闇昧。  斯明哲者,  兴立五通,
  善权智慧,  以庄严者,  亦复清净,
  于三品事。  善受总持,  了平等谊,
  示众生法,  亦净佛土。  于四意止,
  志不退转;  于四意断,  不行二事。
  身心憺怕,  斯为神足,  晓了一切,
  众生根原。  于魔、尘欲,  永无所有,
  诸法自在,  随顺决了。  无所从来,
  及致来道,  是为威仪,  智慧庄严。
  永致湛然,  为寂禅定,  所观察者,
  行无崖底。  晓诸阴衰,  修乎法品,
  明识诸界,  犹如虚空。  分别情入,
  空无所有,  法无吾我,  从缘而起。
  晓了真谛,  慧无怀恨、  无恐惧慧,
  因缘随念。  于三世慧,  无所挂碍,
  明了三聚,  之所归趣。  晓识三宝,
  则为一相,  其智慧者,  以此庄严。
  明晓幻化,  为悉惑相,  恨从惑相,
  譬如若梦;  等如芭蕉,  为悉惑相,
  诸法无会,  犹如影相。  从缘合生,
  如水中月、  亦如呼响,  因对而出。
  其法界者,  慧常无坏;  明了无本,
  智无所住。  法动、无动,  本际常然;
  有为、无为,  此无有二。  深要智慧,
  清净为道,  是为庄严,  诸佛之法。
  其人未常,  意怀惑乱,  怀来遭遇,
  总持经典,  而常解说,  谊理微妙,
  而恒游步,  灭度之慧。  言不卒暴,
  亦无粗犷,  口所宣传,  无有不可。
  诸所说音,  众当察谊,  所仰圣慧,
  常以了了。  识经谊理,  靡不闻达,
  以归于法,  不计有人。  一切诸法,
  度世为要,  以此总持,  而自庄严。
  口所颁宣,  常说至诚;  口之所言,
  恒趣平等。  有所为者,  常讲经典,
  随时不虚,  无有为事。  斯人兴此,
  说其辩才,  速及正慧,  常无挂碍。
  而无所住,  随顺无失,  善自庄严,
  如好华鬘。  闻知天、龙  所说言辞,
  鬼神、揵沓、  及阿修伦、  迦留、真陀、
  及摩睺勒,  亦复晓了,  众生所说。
  此等不来,  在于众会;  亦复不住,
  而就见之。  此勇猛者,  为颁宣法,
  则以智慧,  而达知之。  其自大者,
  见怀乱意,  睹斯所说,  顺从应时;
  自大贡高,  睹其所说,  其怀慢者,
  无有瞋恚。  为分别说,  三乘之教,
  断诸狐疑,  令无结网,  则得亲见,
  佛法正真,  不依仰人,  智慧如是。
  于一切字,  常晓灭尽,  所分别晓,
  谊无质碍。  咨嗟诸佛,  无量功德,
  其逮总持,  以此庄严。  毁呰尘欲,
  所知无限,  善权方便,  随时开化,
  晓了一切,  众生根本,  诸佛所知,
  逮分别辩。  其以总持,  而庄严者,
  斯人用此,  称名普闻。  吾住一劫,
  歌叹其行,  不能究竟,  斯功德勋。”

  大哀经八光品第五

  世尊复告总?王菩萨:“菩萨有八光明,以此光明离不可思议诸闇昧,修清净行。何谓为八?一曰、念光明,二曰、志光明,三曰、游光明,四曰、法光明,五曰、慧光明,六曰、至诚光明,七曰、神通光明,八曰、奉行光明;是为菩萨八大光明。

  “于彼,何谓念光明?有八事为念光明。何谓八?往古所造众德之本未曾忘失,所未立德日日积功,如所闻法未曾忘失、逮知谊理分别所趣,不从六界成就念门,断诸非法具足善德,睹有强心诸佛、世尊所为建立,护持法城志怀于源,逮一切法德诸光明,是故菩萨八事光明。

  “曰所志光明复有八事。何谓八?志解谊理不怀严饰,志在圣慧不怀识着,志在于法不怀尘欲,志在精进不怀诤讼,志在佛道不怀声闻、缘觉,志在微妙不怀小乘,志在于佛不怀魔事,志在大慈大哀未曾怀害加于众生;是为八事所志光明。

  “游光明复有八事。何谓为八?所可游行常颁宣法,游知众生志操所念,所游之处分别辩慧,所游之处常解深妙十二缘起,所游之处有所宣畅亘无不通,所游之处晓了清净前后增损,所游之处普备一切诸佛之法;是为八。

  “法光明复有八事。何谓八?其明照世而为解说入于善本,又为众生演度世法为畅圣慧、诏使令除诸罪之法,无漏法光善宣道教,不住无明及于众漏见于生死罪福所趣,睹已尘欲光明不堕灭尽而取证也,其光明法善察所趣客尘之源,无为法光心本清净,自然鲜洁诸法永寂;是为八事。

  “慧光明复有八事。何谓为八?一曰、八等光诸道,二曰、诸道迹光慧,三曰、往来光照,四曰、放不还明,五曰、演无著曜,六曰、缘觉威曜,七曰、菩萨慧明,八曰、如来、至真、正觉光明;是为八。

  “至诚光明复有八事。何谓为八?其堕灭尽以至诚行照曜于彼,其行诚谛第一道迹慧光照彼,其行诚谛致第二果则以照彼,其行诚谛得第三果亦复照彼,其行诚谛得第四果亦复照彼,其行诚谛得缘觉果亦复照彼,其行诚谛得菩萨忍亦复照彼,其行诚谛成佛、正觉亦复照彼;是为八。

  “神通光明复有八事。何谓为八?所谓光明靡所不曜,其天眼者睹诸色像,永寂诸响则以天耳普闻诸音,所念光明识念无央数劫往古行事,本净光明察睹一切众生心行如虚空,无碍光明又其神足游步无限诸佛国土,慧光明者成无漏圣,积德光明开化众生使修善业,慧业光明决断一切众生疑结;是为八事。

  “奉行光明复有八事。所谓奉行:一曰、遵修圣慧,二曰、志智慧明,三曰、行正见明,四曰、奉观察光,五曰、照众生性曜,六曰、修其脱心,七曰、无瞋恚心,八曰、遵修其明令永究竟;是为八。”

  佛时颂曰:

 “以往古净业,  心初不忽忘,
  意习无所习,  善劝无懈废。
  所闻未曾忘,  速得解法谊,
  寂然界憺怕,  志强弃非法。
  晓了于念门,  选择所造业,
  怀勇者睹之,  建立胜自在。
  守护于法城,  等一众生法,
  智者离诸冥,  利益于群萌。
  逮得光明曜,  无疑决犹豫,
  志强慧自在,  速成至佛道。
  志在于谊理,  不逸存严饰,
  慧士不着想,  不猗于文字。
  其志于法者,  善调欲、离痴,
  有志净善权,  不诤安住道。
  意常存于道,  不念声缘觉;
  常怀微妙业,  不念于小乘;
  思惟于佛道,  不从诸魔教;
  常怀于大哀,  不娆于众生。
  假使所颁宣,  所游无狐疑,
  随时化众生,  所在群萌行。
  所游分别辩,  彼慧无挂碍,
  明于因缘法,  无有缘起事。
  晓了方便慧,  安住所步顶,
  一切能普入,  诸佛所兴法。
  世间法光明,  悉知人民业,
  及度世圣慧,  雄为智慧光。
  所生无罪衅,  大慧修本净,
  善遵于道路,  常宣无罪业。
  于漏无有漏,  法光明照曜,
  断一切诸漏,  利润于众生;
  于有数无数,  法常游于慧,
  是无垢离冥,  游入灭尽行。
  尘劳诸诤讼,  其慧无蔽碍,
  明识众尘欲,  其心本清净。
  其智得灭度,  晓不起寂然,
  如是类无限,  大乘光明业。
  彼于八等慧,  游达于道迹,
  亦晓了往来,  分别于不逮。
  无著及缘觉,  菩萨世吼护,
  慧皆能达此,  所游解圣贤。
  至诚明无量,  勇猛善修行,
  其逮得果证,  无恚议第一。
  其行至诚者,  入寂第一果、
  第二、三、第四,  逮缘觉之果,
  设有能加精,  逮法忍平等,
  如最胜得道,  至诚皆照彼。
  又其天眼者,  普见十方佛;
  成就于天耳,  闻十方音声。
  识念那术劫,  前世慧光明,
  随顺知他心,  清净慧悉照。
  游亿垓佛土,  神足照十方,
  轻举如虚空,  逮无为之慧。
  功德光无底,  神通益众生,
  慧界无挂碍,  决群黎狐疑。
  奉行所应谊,  志强法慧光,
  至成明无限,  则为神通光。
  修行圣智慧,  意广辩无底,
  等观于正见,  究竟无结恨。
  其净于此八,  斯光威无极,
  虽未成佛道,  常行作佛事。”

  大哀经卷第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