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 录


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

 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

  闻如是:

  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,与大比丘十万众俱;及诸菩萨八万四千,皆不退转无所从生,逮得权慧神通无极,随时而化救济三界,其名曰:文殊师利、光世音、大势至诸菩萨等咸来云集。七十二亿诸天子俱,皆志大乘;四天王、帝释、梵天王,各与四万二千诸释梵俱,悉慕大道;四方阿须伦王,难头和难龙王、和伦龙王、娑竭龙王、摩那私龙王、持地龙王、阿耨达龙王、山积龙王、降魔龙王、上月龙王,如是龙王,各从其民六万二千;金比鬼神、旷野鬼神、妙毛鬼神、普等鬼神、善普鬼神、善财鬼神、普像鬼神、无诤鬼神,是诸鬼王,各与等类百千众俱来诣佛所。皆各稽首,以次就位,悉都专精志愿经道、饥虚于法,身口意并加敬归佛,靖心而听。

  尔时国王、太子、大臣、百官、长者、居士、民众大小、天龙鬼王,咸共供养,随其所安。时佛明旦着衣持钵与大众俱,天龙鬼王侍从左右上虚空中,四种莲华纷纷如雨,百千伎乐不鼓自鸣,皆作释梵雅颂八声,诣阿阇贳就王之请。佛显神足光照十方,七宝莲华随迹处生。有化菩萨皆坐其上,光像分明不可称纪,绕城七匝而叹颂曰:

 “其导师至神,  所愍哀无量,
  方便护众生,  消病愈诸疮。
  能仁无所著,  心寂善调和,
  彼吼护世明,  今日欲入城。
  其意已解脱,  度生老病死,
  诸天众集会,  各怀欣乐志,
  其心甚坚强,  降魔并官属,
  释师子至圣,  尊导已来到。
  坏世众不消,  至真音难致,
  甚猛能制御,  行道亿千劫。
  意抱大慈愍,  普护于一切,
  今日真正觉,  当入王舍城。
  本所行布施,  难量无涯底,
  衣食众宝乘,  无复有计限。
  惠所爱男女,  妻室及国界,
  今彼释师子,  欲入国王宫。
  宿世施手足,  头目及耳鼻,
  普惠无所逆,  不贪吝重珍,
  总摄众功勋,  施一切所有,
  尊人以是故,  得入一切智。
  常以勤修学,  布施至戒慧,
  护戒无缺漏,  故曰真丈夫。
  逮戒照忍辱,  持功勋无量,
  彼寂然心定,  今日当入城。
  于百千亿劫,  行精进解脱,
  哀伤众生故,  心未曾懈倦,
  一心不可捡,  已度于彼岸,
  音声越梵天,  今日欲入城。
  其圣明道慧,  无限不可量,
  不可得边涯,  假喻如虚空。
  人中宝如是,  智德不可尽,
  缘从达众行,  严净至尊惠。
  因坐佛树下,  降魔及官属,
  逮无退道明,  永安无忧戚。
  道圣转法轮,  所度不可极,
  今日释师子,  欲入王舍城。
  若有发道意,  我当得成佛,
  处世逮究竟,  诸相三十二。
  常兴意无量,  至诚发道心,
  辄归于最胜,  供养人中圣。
  欲断淫怒痴,  消众尘劳秽,
  志降伏一切,  无益瑕疵难,
  便宜速行诣,  释师子圣尊,
  奉贡众好养,  恪心不可限。
  若欲生天上,  天帝释梵王,
  百千亿诸天,  所知见宗仰,
  常遭值安乐,  在天不失时,
  当诣释师子,  所宣辞至真。
  其欲慕圣帝,  王于四方城,
  自然致七宝,  令我逮尊贵,
  千子诸德具,  殊桀甚勇猛,
  常勤奉事归,  至真大尊人。
  若好尊者位,  长者积财宝,
  其生业广大,  常游得自在,
  眷属悉豪贵,  端正颜殊好,
  当诣释师子,  名好物供尊。
  其有已解脱,  方应求度者,
  咸当谛听受,  大圣说寂寞,
  以闻甘露句,  寂然无忧患,
  人中之尊导,  音声甚难值。”

  于时王舍城中无央数众,闻此叹颂劝训之音,莫不欣悦皆发道心,各赍众华诸杂妙香,幢幡宝盖伎乐百千,出城迎佛,稽首足下退从佛后。世尊入城足蹈门阃,地则寻时六反震动,箜篌乐器不鼓自鸣,妇女珠环相?作声,天雨华香其下纷纷,盲视聋听、哑言跛行、病愈狂正、拘躄得伸,诸被毒螫毒螫不行,裸者得衣贫者得财,飞鸟走兽相和悲鸣。当尔之时,众生慈心无淫怒痴,灭除贡高猜恚恨疑,和悦相向如父如母,如兄如弟如身如子,各各欣喜而叹颂曰:

 “人中之上如月盛满,
  为正导师丈夫师子。
  世尊入城利益众生,
  普安一切盲聋视听,
  饥饱寒温乱者得定,
  贫者得富狂邪得正。
  诸天在上散雨华香,
  作众伎乐以为供养。
  众生慈心无三毒名,
  下心悦意除憍慢情,
  如父如母如弟如兄,
  如身如子心同意并。
  世尊法泽等润十方,
  天人群类解无希望,
  功勋如是所现难量,
  十方威德班宣三藏。”

  于时城中,有贵姓子名弃恶,遥睹世尊行步正齐,容仪端正威神光曜,诸根寂定恬淡玄默,和雅其性如水澄渟,中表清净犹猛师子兽中之王,如日初出照于朝阳,譬月盛满众星中明,佛在大众巍巍堂堂,相好昞着汪汪洋洋,心怀欣悦敬进迎佛,稽首足下右绕三匝,叉手自归长跪白佛:“愿闻菩萨为行几法,疾逮正真为最正觉,从心辄成严净佛国?唯垂愍哀分别具说。”

  佛言:“善哉!弃恶菩萨!乃问如来严净之德,是诸菩萨众行殊特。谛听!谛受!善思仪则。”

  弃恶菩萨一切众会,莫不喜踊一心恭肃,皆前礼佛受教而听。

  佛言:“菩萨有一法行,疾成正真为最正觉,从心辄成严净佛国。何谓为一?心常哀愍济度众生,兴发至真仁和道心。何谓至真仁和道心?曰,以发道心不行诸法。何所不行?曰,不行三垢家业诸利,志存出家不猗众养,从心本愿常崇斯法。何谓出家所崇法行?曰,修正真行奉一切法。何谓正真一切之法?曰,分别晓了阴种诸入。何谓阴种?何所晓了?曰,有为无为法皆是五阴,解阴如幻所著,名为知阴本空,是谓晓了幻法本寂。从对而有剖判,本末不见,有二不见,无念亦无望想,此乃专修奉行出家,成菩萨行不舍众生。所以者何?能自调已畅达诸法,尔乃习辩为诸法众生,不得众生亦无诸法。”

  佛言:“族姓子!是为菩萨一法之行,疾逮正真为最正觉,从心辄成严净佛国。”

  弃恶菩萨闻佛所说欣悦踊跃,即便逮得不起法忍,身升虚空去地七仞。彼时众中睹斯变化,有二千人发无上正真道意,万四千天人远尘离垢诸法眼净。

  时佛因笑,无数光色从其口出,照于十方无量世界,还绕佛三匝从顶上入。贤者阿难即从坐起,偏袒右肩长跪叉手,以偈赞佛:

 “游于诸法度无极,  最胜至真导以力,
  皆了众生化上智,  唯愿宣现是笑义。
  十力已达往过世,  愍哀亦畅将来业,
  悉明现在十方事,  今用何故显笑意?
  解于众生之所行,  今如师子睹诸心,
  其智慧明无等侣,  唯宣众人调法御。
  诸天亿垓普来集,  咸共叉手礼至圣,
  愿演第一妙光音,  无数众会观法器。

 “其慧度无极,  世俗无畴匹,
  皆知一切人,  善恶行所趣。
  至仁今所笑,  愿为分别义,
  当决众疑网,  普宣最尊法。
  今诸会大众,  巨亿百千载,
  以法故云集,  诸比丘默然。
  加敬修供养,  百千伎乐音,
  奉行靖心听,  唯愿决众疑。”

  佛告阿难:“汝乃见此弃恶菩萨住空中不?”

  对曰:“已见。”

  佛言:“阿难!是弃恶菩萨,却后六百二十万劫当成为佛,号曰寂化音如来、至真、等正觉、明行成为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道法御、天人师,为佛、世尊,世界名安隐,劫名离音。其国比如阿閦如来妙乐世界,功勋严净等无有异。”

  佛叹是已,乃便诣王阿阇世宫,王及夫人、太子、百官,华香伎乐欢喜迎佛,稽首足下退在佛后。佛入就座,菩萨圣众,各以次第坐如常位。王睹坐定寂靖无声,与后、太子手自斟酌百种供膳;食皆饱讫,行澡水毕,兼施琦宝好衣贡佛,别取小床在佛前坐,专心叉手听受道教,欲化中宫及来会者。

  尔时王阿阇世,长跪白佛:“唯然!世尊!瞋恨厌嫉从何所生?其愚无明从何所来?慧何所灭?”

  佛告王曰:“从其吾我生瞋恨厌嫉,住于自大则生其愚,不别正谛是曰无明;见正从谛斯则为慧,慧除众恶如明消冥,见正从谛亦复如是。”

  王重启曰:“见正从谛,愿分别之。”

  佛言大王:“法本空无从意生形,解意无处则无去来,了一切空是为见正,见正不转则曰从谛,具解如是乃曰为了。”

  王闻佛言应心说法,欣然大悦善心生焉,即便叹曰:“善哉!世尊!至未曾有,斯则如来之善言教,假令我身中寿终者,心不疑乱必能奉之。”

  佛从座起与诸大众,即皆俱还于灵鹫山,敕诸直使布设众座,请诸会人皆令就坐。

  时舍利弗,承佛圣旨即从坐起,偏袒右臂长跪叉手而白佛言:“向城中弃恶菩萨,所问微妙严净佛土,世尊即答粗举义要,弃恶寻便受佛记拜,闻者解释各获果证,意不达者咸用瞢瞢。唯愿世尊,加哀重说具敷演之,令诸菩萨坚固其行,住于正道而不动转,成一切智降魔官属,摄诸异学灭诸尘劳,劝化邪业使入正道,舍小乘地转不退轮,具悉至愿利益众生,蒙严净力致无限明,未度者度、未成者成。今现众会族姓子女,虚心乐闻唯重散说,愿令法泽润及后世,加哀慈念当为众会。”

  尔时世尊心念:“是法微妙殊特,乃是菩萨大士之业,今当班宣不宜小会,宁可现瑞感十方世界。”即如所念,便放其身毛孔之光,普照十方恒沙世界。十方诸佛各遣菩萨,神智无量微妙明达,各从菩萨百亿之众,皆现神变来入忍界,见能仁佛供侍拜谒,稽首佛足各自陈曰:“睹佛光瑞垂恩见接,凭恃四等听受法说,我本土佛而见难曰:‘汝曹何为诣忍世界?忍土五逆刚强弊恶,贪嫉淫妒骂詈咒咀,心多瞋毒转相伤害,粗犷?悷侜张难化,勿至忍界自深劳秽。’我等皆复重自启曰:‘力能堪任来至忍界,正使遭值众恼诸害火烧刀割,终无恨意。世尊及诸正士,乃能劳谦忍诲群生,愿乐礼侍咨受深经。’我本土佛乃见遣听,重复敕曰:‘往,族姓子!从意顺时,牢自持心慎勿懈疑,如我本土百千劫行,不如忍世精进一旦。’是故,世尊!历恒沙界不以为远,愿闻世尊说严净经,及诸正士论讲要言。”

  于是弥勒菩萨即从坐起偏袒右臂,长跪叉手前诣佛所,以偈叹曰:

 “无量威德闻十方,  光照上下恒沙界,
  一切众生无能称,  人中圣慧不可议。
  十方世界恒沙国,  菩萨大众为法会,
  用乐道法亦恪住,  唯人中尊宣法训。
  世尊名称遍十方,  禁戒三昧智慧然,
  仪好无动如师子,  犹若日光曜虚空。
  诸天龙王及鬼神,  其比丘众比丘尼,
  清信士女叉手住,  愍哀安住唯宣法。
  以知过去及当来,  分别晓了今现在,
  为众生本所应度,  以律开化决狐疑。
  云何菩萨造立行,  国土严净光所照?
  何因具足众大愿?  唯人中上宣此意。
  何缘此等无贪嫉?  何谓禁戒无所犯?
  以何为众修勤行?  因群黎故行愍哀。
  何从奉行无数劫,  用精进故势力上。
  智慧不倦脱无为,  济度众生勤苦患,
  其意清定恒一心,  行净脱门住禅思。
  修无所著如莲华,  云何立行消殄欲?
  从何奉行深妙业?  何因志行度世法?
  何缘伏魔及兵众,  以降化之即成佛?”

  于时世尊告弥勒曰:“布法高座,如来今当普为十方诸菩萨众,敷演往古性和佛国功勋严净愿行法典。”

  弥勒受教,即心念言:“如来何故使我施座?不令阿难、目连等乎?”

  文殊师利即知弥勒心之所念,便答弥勒:“当知如来使仁布座,说是法时,非诸声闻、缘觉之等所能受持,纯为菩萨宣是法耳。”

  于时弥勒即如其像三昧正受,为佛设座高四百万里,以无数宝而挍成之,天缯綩綖而布其上,座之光明照此三千大千世界。佛起升座,三千世界六反震动。

  于时如来告舍利弗:“菩萨有四事法具足所愿。何谓为四?一曰、志性仁和。二曰、愍哀众生。三曰、精进不懈。四曰、一心常安,习善亲友。是为四法,具足所愿。”

  佛告舍利弗:“菩萨复有一法不失所愿?何谓为一?于是开士当学追慕阿閦如来宿命本行菩萨道时,志愿出家乐沙门行,世世所生不违本誓,乃能进至得如来号无所从生,是则菩萨第一之利用,舍家故得致十德:一者、无有贪欲放逸之态。二者、常好闲居不习愦闹。三者、常奉佛行舍远小节。四者、弃捐痴冥无益之法。五者、不慕妻子家居恩爱。六者、释置恶趣非法之患。七者、摄取安乐天上善处。八者、未曾违失宿命本德。九者、诸天爱敬常恋侍卫。十者、诸龙神王常拥护之。是为十德。若有菩萨不舍大乘、慕度众生,常当追乐出家之业,是为一法不失所愿,随志所好致何佛土,如意辄成严净佛国,是则菩萨第一善利。”

  佛告舍利弗:“菩萨复有二事法,不舍所愿。何谓为二?一曰、不乐小乘不学其行,不与从事,愿开度之,不说其法用教化人。二曰、常以无上正真之道,劝进众生令成佛法。是为二法。勤心正真等诲不倦,则便逮受十功德福处。何谓为十?一者、摄取佛土无小乘学。二者、纯诸菩萨圣众来会。三者、诸佛世尊常念护之。四者、十方诸佛所见叹誉,称其功德面为说法。五者、发微妙心常修正真。六者、不愿天帝释梵王,心常精勤志存正道。七者、若生人间作转轮王,主四天下以道教导。八者、所生之处不违道业,常见诸佛无上正真。九者、诸天人民所见爱敬。十者、受不可计无量功德。是为十处。所以者何?设能化度一佛国众生之类,皆令致得无著果证,不如菩萨弹指之顷,劝化一人发无上正真,何况十处功德妙深,随意所欲在取何国,如愿辄成严净之德。是为二法不违本愿。”

  佛告舍利弗:“菩萨复有三法不失所愿,能具功德严净佛土。何谓为三?一曰、尊乐闲居心习靖寂。二曰、常以殷勤谨护禁戒未曾阙漏。三曰、常惠法施无衣食望。是为三法坚护禁戒行菩萨禁。因此辄逮十无畏:一者、能护戒行入于城邑,若至聚落心无所难。二者、若在众会说法勇猛。三者、入众中饭食不恐。四者、在家讲颂心无所惧。五者、若入精舍亦无所畏。六者、居在圣众不怀怯弱。七者、言谈说事不以恐惧。八者、往奉师父及诸和上,恭恪不慢无畏所犯。九者、若有所说常抱慈心,心不畏恶。十者、若受衣食床卧医药亦无所难。是为十。又加十事乃具严净。何谓为十?一者、不畏恶业。二者、不贪亲族。三者、不求名称。四者、不慕家种。五者、不姤种姓。六者、常知止足。七者、衣食床卧病瘦医药而知节限。八者、虽在家居叹说道法。九者、诸天往造稽首礼侍。十者、未曾思念非宜之想,心常念佛欣然专精,无衣食意。是乃具足严净佛土。又复十事受德名称。何谓为十?一曰、弃舍众会不慕因缘。二曰、常习燕处不思城邑。三曰、心存禅思无有邪念。四曰、不志多事愦闹之中。五曰、心常念佛无他之思。六曰、不舍身安而为危害。七曰、净修梵行未曾中碍。八曰、以少事故得三昧定。九曰、闻所说义要妙章句,识念不失。十曰、如所听经解义归趣,能为人说。是为十法。”

  佛告舍利弗:“复有四法不失所愿。何谓为四?一曰、菩萨所作言行相应。二曰、弃捐自大。三曰、舍于贪嫉。四曰、见他人安代之悦豫。是为四。又有四事至诚谛教。何谓为四?一曰、所生之处口常清净气优钵香。二曰、言辞辩慧无所阙漏。三曰、诸天世人皆保信之。四曰、不失好声必获佛音。是为四。复有四法所修训诲。何谓为四?一曰、不生三趣无憎恶者。二曰、所学不慕九十六种所见迷惑。三曰、怨家恶友不得其便。四曰、天上世间咸共归礼。是为四。复有四法流布训诲。何谓为四?一曰、不舍布施之心,谷米踊贵因时惠施。二曰、不慕世荣所有财业。三曰、往奉自归禁戒之士。四曰、若有布施不怀贪嫉。是为四。复有四法,可悦他人心知止足。何谓为四?一曰、是众生等是为我所,吾当安之。二曰、斯等贪财依怙身力以为无双,菩萨加哀施以所安,当计财业非是我侣,常畏五分侵夺无期。三曰、若多财宝妻子炽盛眷属丰饶,不以信乐不恋国土,何况他人望于众生。四曰、志未曾求非业钱财行在诸俗。是为四法。菩萨行是,不失所愿严净佛土。”

  佛告舍利弗:“复有五法不失所愿。何谓为五?一曰、常乐经法勤求道义。二曰、知无数世所生往反。三曰、以闻经法如诸佛行成就功勋。四曰、所从听经每事问义,造立何行具足疾成。五曰、若闻经法寻能奉行。是为五法,不失所愿严净佛土。”

  佛告舍利弗:“复有六法不失所愿。何谓为六?一曰、好喜布施心无悭嫉,以身施与不惜寿命,不爱妻子男女眷属,心无希冀不怀望想。二曰、菩萨在家若出行学,宁失身命不犯禁戒,谨慎守护常住梵行,兴发众生以戒劝助。三曰、知身假借诸法如幻,坚住忍力逆对不起,设遭毒害刀杖加刑、恶骂咒咀愁恼之患,未曾起意而有恨心。四曰、奉行精进心无所著,深念非常如救头然,行止卧觉未曾懈废,设火烧身心不退却。五曰、专心守靖寂无他念,入无生寂伏想不起,心如灰灭形如枯朽。六曰、见正从谛灭除邪伪,晓了三界如响如幻,法无常名如水月形,愍哀一切劝诲众生。是为六法如愿辄成,具足功德严净佛国。”

  佛告舍利弗:“复有七法不失所愿。何谓为七?一曰、一切所有而以布施,所可施者亦无所获。二曰、奉戒不亏不想所禁。三曰、劝于众生不起法忍。四曰、以精进行不得身心。五曰、成就禅定一心摄念。六曰、具足智慧不怀希望。七曰、常志念佛舍众希望。是为七法,所行具足严净佛土。”

  佛告舍利弗:“复有八法不失所愿。何谓为八?一曰、所宣不说无益之言。二曰、以布施事用为庄严。三曰、其心柔和而无粗犷。四曰、恭敬法师不怀轻慢。五曰、常行谦恪下意顺众。六曰、性行清白而无沾污。七曰、若不持戒知报应事。八曰、不自伤行不毁他人。是为八法严净佛土。”

  佛告舍利弗:“复有九法不失所愿。何谓为九?一曰、常护身行令不亏失。二曰、口言谨慎而无缺漏。三曰、将护其意使无邪想。四曰、弃去贪欲心无所著。五曰、刈除瞋恚心不起恨。六曰、灭愚冥业不为闇昧。七曰、常行至诚而无欺惑。八曰、行慈坚固心不移易。九曰、依善知友未曾舍远。是为九法严净佛土。”

  佛告舍利弗:“复有十法不失所愿。何谓为十?一曰、闻地狱苦,心怀恐惧奉修哀心。二曰、闻畜生苦,亦复怖懅兴随道哀。三曰、闻饿鬼苦,亦复畏难发起大慈。四曰、闻天上安,亦复不喜常兴大哀。五曰、闻于人间,谷米踊贵弊恶加害,而兴慈仁。六曰、心自念言:‘加勤精进悉忍众苦,乃使佛土严净无量。’七曰、令无三苦众恼之患。八曰、使其佛土丰饶平贱。九曰、人民安和寿命无限。十曰、皆自然生无所名属,至成无上正真之道。是为十法所愿不失严净佛土。”

  佛告舍利弗:“菩萨执华诣如来时、若诣塔寺,当作是念:‘愿使众生,心意软净颜貌和悦,如华软妙形色香洁,见莫不欢、爱之欣悦。愿成佛时,令我国中香树妙华周匝普遍,衣被饮食杂彩幡盖,金银珍宝皆自然生;其土人民禁戒清净,心意柔软和雅其性,逮深法忍神通无上。’

  “又,舍利弗!菩萨所为先人后己,念安一切如父如母,见人得安欣然代喜;愿成佛时生我国者,皆令安和无嫉妒疑,恬然入定心无念思。

  “又,舍利弗!菩萨护口未曾犯失,不可之言不加人物,语常如法非义不出;愿成佛时生我国者,言辞柔和无有不可,语声八种出口和雅。

  “又,舍利弗!菩萨戒净身口意善,复劝他人使行己善,令转相教普及一切;愿成佛时生我国者,令身口意完净无漏,神通具足在所至凑。

  “又,舍利弗!菩萨所游兴隆道化,常以正真开度男女,未曾讲论小乘之语;愿成佛时生我国者,不闻声闻、缘觉之行,转不退轮、逮最正觉,令纯淑行流布无极。

  “又,舍利弗!若有菩萨不嫉彼供不断他养,见人得供代之悦预;愿成佛时生我国者,无贪嫉名皆获法利。

  “又,舍利弗!若有菩萨不自称善、不说人短,不讲众僧、比丘尼阙,闻见人论有如己犯;愿成佛时生我国者,皆令清净不闻罪名。

  “又,舍利弗!若有菩萨慕求经道如渴欲饮,志存正真不好异法;愿成佛时生我国者,皆乐经道慕求正法。

  “又,舍利弗!若有菩萨常作音乐歌颂佛德,供养如来若塔形像,以是德本劝助学者;愿成佛时,百千伎乐不鼓自鸣,演八法音闻皆欣悦,开发道心悉获正真。

  “又,舍利弗!若有菩萨见众生心放逸驰骋,开视正要使不愦闹;愿成佛时生我国者,使无乱志,摄念入定以禅为食,众想寂灭皆至正觉。”

  佛语舍利弗:“假使如来以劫之寿,咨嗟佛土成就功勋,不可究尽而譬喻之,今粗为汝略举之耳!若有闻是菩萨行德,思齐慕及逮志不疑,亦当成其严净佛土。”

  佛告舍利弗:“菩萨复有三法,疾逮正觉,不失所愿如意即得。何谓为三?一曰、所愿特尊与众不共。二曰、所行安谛而不放逸。三曰、如所闻法奉行不惓。是为三。”

  舍利弗言:“善哉!至未曾有!如来善训,道品备悉,所愿成就严净佛土。”

  佛告舍利弗:“如是,如是!如尔所云:‘如来作佛积行所致,不以饰辞巧言成道。’放逸行者,自误入冥堕四颠倒,没生死河求出难得;若有菩萨闻是经者,愿乐奉行立不放逸,必当成就如上所教。”

  于是会中,八万四千菩萨即从坐起叉手自归,同发声言:“我等,世尊!愿皆奉行如佛训教,具足所愿从行得道,除去饰辞放逸之巧,备悉弘誓戒德之要,愿使一切悉行敏诲,以行自严去众秽操。”

  时佛欣笑,口中五色光出照于十方,还绕身三匝从顶上入。贤者舍利弗,前白佛言:“何因缘笑?今佛既笑,必当有意。”

  佛告舍利弗:“汝宁见此诸族姓子师子吼不?”

  白言:“已见。世尊!”

  佛言:“是族姓子于后来世,竟百千劫皆当成佛,号曰净愿如来、至真、等正觉、明行成为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道法御、天人师,为佛、世尊,国土严净犹如西方安养之国,功勋严净等无有异,其寿命等亦无差别。”

  又问云:“何其寿命等亦无差别?”

  佛言:“各寿十劫。”

  尔时师子步雷音菩萨即从坐起,偏袒右肩长跪白佛言:“文殊师利童真,诸佛所叹咨嗟功德,今当久如成最正觉。”

  佛言:“汝自以是问文殊师利。”

  寻如佛教,前问文殊师利:“仁尊久如,当成无上正真之道逮最正觉。”

  文殊师利答曰:“当作是问:‘仁为志学无上正真道乎?’所以者何?假使吾身学佛道者,当作斯问。吾不求道,当何因成最正觉?”

  又问:“仁不以众生求最正觉乎?”

  答曰:“不也!所以者何?众生不可得故。假使吾得众生处所,当为众生志求佛道。所以然者?无有吾我人寿命故,由是之故,身无志求亦无退转。”

  又问:“仁不求佛慕佛法乎?”

  答曰:“不也!所以者何?一切诸法皆悉佛法,若使众法无有,众漏无受、因缘无想,是志佛道,解了若此逮一切法。又如仁问逮立佛法;随仁意答。谁求志者?色志佛道乎?色志本净志佛道乎?其色本无志佛道乎?色自然,色悉空,色恍忽,色本净,色寂然,以此色法志求佛道成正觉乎?”

  答曰:“不也!色不志道,本净自然;以空寂然,诸色法不志求道、不成正觉,法亦如是。”

  文殊师利又问曰:“痛想行识及与识法,志求佛道乎?”

  答曰:“不也。”

  文殊师利曰:“五阴识法不成正觉。于意云何?其外五阴我人寿命,可言有处乎?”

  答曰:“不也。”

  文殊师利曰:“如是,我当分别,以何等法志求佛道成最正觉?”

  又问文殊师利:“其阿夷怙新学菩萨,闻是教训,将无恐怖乎?所以者何?仁之名号一切导首,为众重任;而今造证,为诸菩萨颁宣诸法,不志求道不成正觉。”

  文殊师利答曰:“法界不恐,本际不惧,闻佛说法无所畏难。其恐惧者则怀忧戚,无忧戚者则离尘埃,彼则解脱。其以解脱则无所著,以无所著则无复转,以无复转则不复脱,其不脱者彼无从来,以无从来亦不从去,其无从去则无所愿,其无所愿则无志求,其无志求则无退转。以无退转,若不退转便不退转,空无不转无想不愿。斯本际者佛法不转,佛法无作无有边际,佛法无著则无所倚,佛法无行亦无精进,亦无所行无有教令,其诸佛法假有号耳。又计空法无所从生、无所从来、无所从去,又计佛法不离尘劳贪怒痴垢,佛法无染尘劳之行,无有吾我寂无所念,所行无念无尽不起,平等无邪则诸佛法亦无非法。所以者何?无处所故、无可行者,是曰佛法。若有新学菩萨闻是说者,若恐怖者疾成正觉,若不恐怖不成正觉。”

  又问文殊:“为谁说是?”

  文殊曰:“其恐怖者乃有妄想,以有妄想,心自念言:‘我身当得成最正觉。’缘是之故,便起道意志存正觉。于意云何?从来未曾有觉成空不?”

  答曰:“无也。”

  文殊又曰:“世尊不云,一切诸法等如虚空。”

  答曰:“有是。”

  文殊又曰:“道犹虚空等亦本无,虚空如道,道如虚空,空之与道则无有二,不可分别。其解斯等,则无所知亦不无慧。”

  文殊师利说是语时,四千比丘漏尽意解,十二垓众得法眼净,九万六千人从古以来未发道心,皆发无上正真道意,四万二千人逮得无所从生法忍。

 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