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 录


大正藏第 04 册 No. 0193 佛本行经

佛本行经卷第七(一名佛本行赞传)

  宋凉州沙门释宝云译

  大灭品第二十九

  时佛与大众,  游至双树林;
  梵音告阿难,  诣双树敷床。
  佛便在绳床,  右胁而倚卧;
  面向于西方,  首北而累足。
  时贤善须跋,  修仁除躁性;
  欲见佛求度,  来谓阿难言:
 “我觉天人师,  时至欲灭度;
  故来诣难见,  觉知一切法。
  今求欲礼觐,  云何尽苦原?
  今若不及见,  如日入永冥。”
  请阿难通入,  阿难心烦毒;
  便谓须跋言:  “今非见师时。”
  佛以一切智,  彻照应度者;
  百福德相貌,  慈意视须跋。
  佛以柔软音,  告语阿难言:
 “莫违来现者,  吾出世为善。”
  须跋得所愿,  甚怀喜踊跃;
  即往至佛所,  果必蒙解脱。
  尔时贤须跋,  谦敬尊佛德;
  倾屈而敬礼,  逊辞白世尊:
 “前师觉世间,  云尊从得道;
  己已得解脱,  又复度众生。
  愿以见开示,  傥能蒙觉悟;
  故来敬礼尊,  不敢称智力。”
  佛见须跋来,  心怀甚喜敬;
  为说以贤圣,  示灭苦无为。
  时须跋闻之,  寻即得解脱;
  邪迷意觉悟,  逮得解脱道。
  本执邪倒见,  故从迷生死;
  倒见六十二,  以是世沉没。
  彼尽无有余,  白衣致得道;
  漏尽成罗汉,  济此无往受。
  觉佛所往路,  普世缘爱生;
  爱渴两俱灭,  灭意诸苦结。
  觉佛之所说,  深正真言教;
  以除意染着,  心净无余漏。
  觉世之生死,  须跋谛思惟;
  谓世间断灭,  是见眼脱除。
  世本归灭亡,  意觉如是已;
  世间有常见,  邪疑霍然除。
  彼前所执持,  舍是诸倒见;
  闻佛真善言,  开慈心受持。
  因其前世时,  所修诸善本;
  愿入泥洹城,  故速疾解脱。
  已得善无为,  除冥觉正真;
  建立永甘露,  除尽诸尘劳。
  时见佛世尊,  欲舍就灭度;
  以慈心视佛,  意便起是念:
 “我今理不宜,  见佛舍寿行;
  普世之炬耀,  众生所恃怙。
  施善于一切,  愿我先舍身;
  曼佛天中天,  未舍寿之顷。”
  心善踊无量,  起五情投地;
  稽首礼佛足,  生定意如山。
  即时寻速灭,  犹如兴大云;
  普雨降甘润,  灭尽小野火。
  佛告敕比丘:  “供养须跋身。”
  佛末后弟子,  度立泥洹城。
  因即右胁倚,  卧于绳床上;
  欲放舍佛身,  尽受命之数。
  初夜时欲过,  星月光明损;
  林薮鸟兽寂。  佛告诸弟子:
 “卿等敬具戒,  如尊师炬耀;
  吾去世之后,  顺从莫违犯。
  净摄身口心,  舍利求大安;
  田役畜乘仆,  仓藏园莫为。
  无种殖树木,  亦莫斩伐伤;
  不得为己身,  造立垣墙壁。
  无仰观历数,  合和汤药方;
  知时限节食,  修己莫望敬。
  无身隐短秽,  无行咒自活;
  无为王者使,  无瞻相吉凶。
  汝等后当足,  衣食疾汤药;
  每摄意知足,  守限节忍苦。
  汝等但能勤,  奉持是禁戒;
  具戒之根株,  相载之泥洹。
  从是起定慧,  禁戒具谐偶;
  守护能备悉,  智慧增长益。
  除灭诸尘劳,  缘是致泥洹;
  此言戒印封,  因识守戒者。
  其戒具不缺,  备悉无短少;
  彼则清净善,  脱尘劳寂灭。
  无有禁戒者,  彼则无沙门;
  因禁戒地立,  成沙门善妙。
  已立净戒具,  心不走诸欲;
  勉则制令住,  伏使忍不起。
  如回牛离苗,  纵情念邪者;
  差失净禁戒,  颠坠大衰耗。
  若遇恶贼对,  一世受苦身;
  随从诸欲者,  今世及后世,
  具受诸苦毒,  故不当从欲;
  悦可诸欲者,  后必遭大苦。
  人不当畏惧,  炽火之所烧;
  莫畏蛇虺毒,  及凶弊恶贼。
  害夺人命者,  当自畏痴意;
  如愚见岩蜜,  不顾碎身患。
  如无钩醉象,  躁跳如猕猴;
  心昼夜随欲,  莫听随所便。
  不灭其心者,  身不得休息;
  已能调伏心,  不邪屈泥洹。
  得食如服药,  不当起爱憎;
  所得方便食,  趣愈饥支形。
  喻如众蜂集,  采花之精味;
  以时度施食,  无坏人慈敬。
  莫烦好施者,  莫数役良畜;
  好施烦则厌,  良畜数役疲。
  汝等昼夜勤,  方便加建进;
  莫自纵睡眠,  损耗难得命。
  普世死所烧,  谁通夜安寐;
  怨贼所围绕,  恐怖焉得安。
  可舍尘劳垢,  陈宿久居者;
  尘劳盖安寐,  觉寐灭尘劳。
  惭愧为衣服,  璎珞象之钩;
  放舍惭愧者,  众德善所弃。
  执持惭愧者,  以故名为人;
  强颜不知惭,  是名为畜兽。
  若节节支解,  心不当起乱;
  亦莫违禁戒,  口发粗穬言。
  戒则是忍辱,  亦是其强力;
  不忍他粗言,  终不得解脱。
  恚坏法失名,  善心悦颜怨;
  心毒不当听,  令止宿斯须。
  诸善之强敌,  无过于瞋恚;
  捷疾无为喻,  毁坏仁禁戒。
  居家有爱着,  虽恚愆不重;
  守戒恚愆重,  如冷水出火。
  剃头被法衣,  执钵行乞食;
  威仪以持世,  不宜与恚俱。
  慢增则善损,  居家者尚尔;
  况舍家离着,  调伏定心者。
  中平正真法,  不与邪伪合;
  正法建善事,  邪伪者虚欺。
  积财圣忧恼,  少欲者离苦;
  是故吾弟子,  少求增众善。
  卿等当知足,  尔乃心安定;
  知足人间乐,  无厌生天苦。
  饶财无厌贫,  财贪知足富;
  无厌贫驰骋,  知足者所怜。
  欲求解脱者,  莫依众愦闹;
  天帝释以下,  敬礼独静者。
  卿等除亲爱,  亲爱苦止宿;
  舍家恋亲爱,  如老象没泥。
  志意勇进者,  众事无疑难;
  水性彻柔弱,  渐渧能穿石。
  钻火数休息,  不能得致火;
  勤钻寻致火,  精进者谐偶。
  故当建精进,  趣向泥洹门;
  邪违无为道,  汝等慎莫为。
  守志不错乱,  众邪不得下;
  守志沙门友,  失志忘众善。
  志被钾仗备,  敌莫能得胜;
  心专服德铠,  尘劳无能胜。
  专精定意者,  谛了世生死;
  是故当定意,  意定苦不起。
  若欲度流水,  因桥梁浮材;
  欲度一切苦,  定意第一舡。
  卿等慧离者,  今故显世法;
  有是则得度,  法外者不爱。
  不谓为舍家,  铠良药利器;
  舟船度流江,  智慧度生死。
  是故常听法,  当从法言教;
  慧见者见正,  无慧者盲冥。
  心与尘劳俱,  终不得解脱;
  审欲求度者,  勤除去尘劳。
  沙门学调心,  除去放逸意;
  天帝心调乐,  阿须伦无乐。
  吾教汝等善,  卿等当勤修;
  广设众方便,  便令至泥洹。
  静寂山岩间,  林薮空闲舍;
  于中学定意,  吾去后莫恨。
  良医尽方术,  合和若干药;
  病者服得瘳,  医不自还服。
  导师引导正,  从者无忧患;
  违失者有损,  不顾虑患故。
  吾已为汝等,  敷演四正谛;
  怀疑者便问,  今正是其时。”
  时佛令如是,  弟子默无言;
  阿那律知念,  于大众中曰:
 “日可令凉冷,  月可使炎热;
  是四谛真正,  终不可违故。
  苦谛苦所逼,  终爱则有苦;
  诸佛之所说,  灭尽谛灭爱。
  甘露八正道,  寂灭为泥洹;
  觉是沙门众,  佛后末度厄。
  众会未度者,  初入道老少;
  佛粗说罗汉,  如冥电照道。
  其已得解脱,  度于生死者;
  众共怀悲恨,  师灭一何速。”
  佛闻阿那律,  如是正谛语;
  欲坚众生意,  慈悲说是言:
 “假令有劫寿,  必当终归尽;
  吾以具施善,  何用长寿为?
  世间及天上,  吾所应度者;
  半度半示道,  转教法得住。
  汝等当觉制,  不足追念吾;
  但勤说方便,  莫遭离别痛。
  以慧灯除冥,  觉世无牢强;
  垂终心怀悦,  犹如重患除。
  慧者脱凶衰,  远离弊恶人;
  得舍是二患,  何缘得怀忧。
  汝等勤修善,  一切次当死;
  吾入泥洹城,  时今已近到。
  于是舍寿行,  是吾末后言。”
  佛于是思惟,  第一离欲禅,
  从第一禅起,  思惟第二禅,
  如是历四禅;  如是周遍历,
  往返于九禅,  逆顺尽端绪;
  世尊天中天,  还至第一禅。
  从第一禅起,  重思至四禅;
  佛时审谛思,  逆顺历禅观。
  又还从是起,  微震动其意;
  然后舍寿行,  奄入泥洹城。
  佛适舍寿行,  地六返震动;
  空中有大炬,  如劫尽烧火。
  四方有大火,  犹如阿修罗;
  烧天林树泽,  名曰爱尽乐。
  暴雨雹其尘,  电光如吐炎;
  普世如大火,  雷震甚可畏。
  卒暴尘雾风,  折树崩山岩;
  犹如劫尽风,  所摧伤无限。
  白日无精光,  星月闇不明;
  日月俱失光,  譬如泥所涂。
  日月虽俱照,  黤黮不精明;
  莫能识东西,  昼夜不可知。
  世尊冥所覆,  江河皆逆流;
  佛树侧双林,  忧感花零落。
  江河水皆热,  犹如沸釜汤;
  双树为之萎,  屈覆世尊身。
  五头大龙王,  悲痛身放缓;
  或闷热视佛,  啼哭眼皆赤。
  即时吐热气,  郁毒不可言;
  烧热其咽喉,  如吐心重患。
  观世都无常,  自谏强除忧;
  自意王将从,  念法制啼泣。
  净居诸天子,  解道心调定;
  寂然不啼泣,  愍世或起灭。
  第一执乐神,  龙王大力神;
  爱重法天神,  悲感塞虚空。
  普为忧所覆,  周慞走哀动;
  杂类之大声,  遍满于世间。
  魔已得其愿,  及恶兵属喜;
  舞调雷震鼓,  种种放洪声。
  大叫传令言:  “吾主强敌亡,
  自今谁复能,  越其境界者?”
  佛德树崩堕,  如大象牙折;
  如高山岩摧,  如大牛角脱。
  佛今舍身寿,  世间诸天人;
  无所复归仰,  失恃怙如是。
  如虚空无日,  如国失仓藏;
  如华池被霜,  众华皆摧伤。
  世尊舍躯命,  寂潜于泥洹;
  一切有形类,  莫不失精荣。

  佛本行经叹无为品第三十

  于时从空中,  天宝宫照耀;
  驾以千象车,  悬虚而在上;
  敬心熟视佛,  舍命卧身形;
  怀感而悲叹,  因说是辞曰:
 “处在大生死,  一切皆无常;
  始生现兴盛,  卒衰损灭亡。
  回旋向所乐,  便生种种苦;
  都灭尽诸苦,  无为第一快。
  生死杂种薪,  烧令无有余;
  慧炎德称烟,  流遍天世间。
  无常水忽至,  灭佛盛光明;
  犹如野猛火,  卒遇大暴雨。”
  复有天仙人,  敏善心调良;
  止处净居宫,  清净除诸欲。
  见佛甚爱敬,  啼泣如云雨;
  意重如须弥,  便发是言曰:
 “世间终不有,  生而不死者;
  自古来未曾,  生而有长存。
  上中下究畅,  决定无不知;
  是尚不得免,  其余难长在。
  是世间大导,  去邪示正路;
  慧眼最第一,  观世转上下。
  如是世慧灭,  当还往邪导;
  犹如盲无目,  迷失平正路。”
  弟子天眼最,  号名阿难律;
  爱憎意已竭,  劳尽生死断。
  见佛已灭度,  世间当闇冥;
  诸根寂意灭,  便叹是辞言:
 “处在大生死,  慧义不得畅;
  世间如雾气,  斯须空不现。
  无常金刚杵,  击佛宝须弥;
  忽然尽崩坏,  今坠堕于地。
  生世何轻脆,  无一可恃怙;
  恍惚无坚要,  躁动合则散。
  普世灭亡法,  如梦无吾我;
  佛师子能伏,  尘劳象自堕。
  未逮道迹者,  何能不畏是;
  观世叵恃怙,  如朝露聚沫。
  佛号天人师,  金刚之大柱;
  忽然坏在地,  其力安所在?
  六种生五枝,  一萌五果实;
  俱溉是三株,  劳意固难伐。
  佛大力之象,  突坏尘劳树;
  碎散令无余,  然后自堕地。
  千目执金刚,  天帝蒙时雨;
  立之于正法,  灭其苦清凉。
  德称弥弘广,  普覆于世间;
  诸圣贤之师,  寂然而隐灭。
  名德无不周,  微妙法澹润;
  犹如秋时雨,  法水满江河。
  天师垂济护,  自意王营从;
  授以无为道,  潜身如日没。
  兴云降是雨,  秋冬雨雪霜;
  炽火之炽炎,  莫之为之灭。
  如祠竟火灭,  今诸天师火;
  霍灭寂无光,  世间永长冥。
  断解脱者望,  违本愿失欢;
  善名德流布,  周遍满十方。
  怀四等大慈,  愍众如赤子;
  莫不蒙其善,  如何寂然灭。
  得妙无著道,  诸佛之所生;
  无碍诸善法,  寂然而自觉。
  以神足轻举,  觉身是苦灭;
  以是故速疾,  舍身安无为。
  除一切心冥,  如日千光明;
  灭心之淫垢,  如雨掩地尘。
  不复遭众苦,  不为恼所迫;
  已度广无边,  无涯底海渊。
  出兴显于世,  坏诸苦毒患;
  愍伤于世间,  欲求寂灭者。
  众好甚明曜,  寂如梵天王;
  大智慧普备,  为世天人师。
  转众生以善,  练尘劳离恶;
  昼夜增诸善,  如月之初生。
  每长养众善,  德称弘广普;
  在家时已解,  况其舍家后。
  乃往古自誓,  当为尘劳战;
  愍诸贫贱者,  誓充其所愿。
  佛以平等心,  食不却䟽恶;
  亦无所专著,  于精细美味。
  惠施难放舍,  人所不能者;
  不受取于人,  亦不求利益。
  相好大名称,  自然如向应;
  广采众善意,  决定于善听。
  故现相姿好,  见者三垢灭;
  发言成法律,  长益众生善。
  以行忍相明,  与尘劳为怨;
  积功德无量,  不免于无常。
  所生积功德,  受报无有限;
  决定得正道,  如薪尽火灭。
  示众生善道,  伐尽尘劳林;
  制御于一切,  生死缚著者。
  舍八胜五趣,  睹见于三趣;
  伐三审尽三,  因得净三眼。
  隐一觉知一,  逮一至重七;
  散令无有余,  乃誓于无碍。
  以甘露充世,  言辞断瞋恚;
  用善染众生,  世间难悟者。
  每殖众善本,  不施恶于恶;
  建立正法幢,  于一切世间。
  鹿野转法轮,  普喜悦世间;
  成就诸解脱,  净诸自爱者。
  见所未曾见,  普与清净合;
  觉诸难觉事,  诸未曾觉法。
  告世以无常,  所生辄有苦;
  告世以无我,  无彼长迷惑。
  建立法幢幡,  坏破贡高山;
  犹如七宝柱,  于祠祀中崩。
  面毁不怀恨,  不悦于叹誉;
  厌生受天福,  方便求不生。
  自度生死海,  又度脱一切;
  自以慧逮觉,  又觉悟众生。
  如觉时润云,  如山林薮花;
  脱见如日出,  又授以正见。
  虽生于世间,  不染于世事;
  涉世之险路,  不同其所趣。
  心未曾犯非,  得善道尚灭;
  普世遭艰难,  无恃怙可伤。
  愚痴蔽其眼,  终无所顾虑;
  不思设方便,  求出生死要。
  生老病死苦,  迫世间无免;
  唯佛能救苦,  授之以甘露。
  往昔天魔兵,  不能胜天师;
  自然无常力,  无常忽胜之。
  世尊耳所听,  三千世界声;
  神足然升降,  乃至梵居天。
  觉众生心念,  下至无择狱;
  诸生死起灭,  悉审谛见了。
  天师从始生,  轮转所周更;
  谛忆如面见,  尽生死漏原。
  具足六通慧,  备悉觉决定;
  今尽罢舍置,  弃身余寿行。
  世爱流生死,  谁说法令息;
  世俗愚无智,  谁当觉慧灭。
  犹如车无御,  江海船失师;
  笃病离良医,  如何当自持。
  如言离诚信,  无觉意求智;
  王者失容饰,  行善不忍辱。
  已离是四事,  其功不显现;
  今佛舍世间,  无济难成事。
  如夏五六月,  清净无风云;
  亢阳相薄烧,  及至诸虫物。
  众生应度者,  今当普遭难;
  世尊舍寿命,  何一甚苦痛。
  时天怀悲心,  慈愍说是辞;
  淫怒痴薄故,  叹师毁生死。”
  弟子未脱者,  悲痛㘁啼哭;
  已得解脱者,  谛计兴衰数。
  声流闻诸国,  拘夷诸力士;
  悲勇速驰赴,  集诣双树间。
  哀踊自投壁,  种种叹佛德;
  其声甚悲痛,  如群鹄遇鹰。
  倒见佛无光,  寂灭叵复觉;
  同声悲啼叫,  宛转如旱鱼。
  见佛奄然卧,  支体皆展直;
  犹转轮王崩,  诸国靡不㘁。
  人民无央数,  出城诣佛所;
  诸男女长幼,  怀悲毒狂乱。
  或掣裂衣裳,  痛感口自啮;
  或自搣头发,  爬攫坏面目。
  又复无数人,  懊恼自投掷;
  椎胸向天㘁,  叹佛德无量。
 “呜呼!天人师,  众生所仰赖;
  相舍弃何疾,  永绝无复望。”
  大众悲啼哭,  各尽所堪任;
  诸力士之王,  毒痛㘁叹言:
 “觉法悟世师,  已卧不复起;
  犹如大军罢,  大幢不复现。
  所办事已办,  应觉佛已觉;
  于世犹如眼,  今奄然长眠。
  佛是度苦桥,  以济駃流江;
  大桥卒破坏,  因何度苦痛。
  佛慧光照曜,  心明精进晖;
  昔佛日现耀,  令天地普明。
  今便隐光潜,  无为之大山;
  世间便当还,  奄入长衰冥。”
  或悲㘁寱语,  或怀闷熟视;
  或有尽声哭,  或有面掩地。
  众生怀恼毒,  啼哭形不同;
  莫不怀恋慕,  疼痛心惕灼。
  于是七宝挍,  象牙之辇舆;
  诸力士舆佛,  擎置宝辇上。
  华香之杂珍,  种种众奇妙;
  诸力士㘁哭,  供养佛舍利。
  诸贵姓少女,  体婉手柔弱;
  执持七宝幔,  微妙如天缯。
  明珠挍宝盖,  或持宝垂珠;
  或捉宝拂扇,  供养佛舍利。
  诸力士擎舆,  啼哭眼皆赤;
  空中雷震声,  称耳悦意乐。
  天散诸意花,  续下如淋雨;
  诸天堕花地,  鲜明始如敷。
  诸天塞虚空,  众宝供养佛;
  畅发悲楚辞,  追叹佛功德。
  诸执乐神女,  洒栴檀香汁;
  散璎珞宝衣,  供养佛舍利。
  诸力士擎舆,  携至城中央;
  天人恭敬礼,  追慕而啼哭。
  缯彩宝幢幡,  严饰其城郭;
  华香及伎乐,  供养尊舍利。
  供养擎宝舆,  从城西门出;
  至城西便度,  宝底流江水。
  上于甘树下,  以种种香木;
  积为大薪?,  及若干种香。
  若干种花香,  及种种泽香;
  各各秉炬火,  欲烧佛薪?。
  三烧佛薪?,  火终不肯燃;
  众人咸怀疑,  不知其缘故。
  大迦叶不远,  怀慈往见佛;
  时火以是故,  共吹终不然。
  时迦叶速至,  礼敬佛?已;
  于是佛薪?,  即时自然燃。
  尘劳不损佛,  今为火所燃;
  肌体虽然尽,  骨如故不燋。
  尔时诸力士,  以乳浇灭火;
  以香汤洗骨,  金瓶盛舍利。
  犹往昔天帝,  欲烧金刚山;
  以其功德大,  故火不能烧。
  今以大炽火,  不能烧佛骨;
  诸力士展转,  说此喻相谓:
 “四等心所生,  灭除淫欲火;
  尊骨寂清凉,  我等心燋燃。
  诸天神力士,  不能胜佛身;
  忽今遭无常,  我以能担行。
  佛力强无比,  声流闻十方;
  如何便恍惚,  盛之在金罂。
  佛辉辉喻日,  未曾以贡高;
  遭遇无常火,  唯留其神骨。
  以金刚慧杵,  坏尘劳强山;
  遭苦不舍忍,  心坚定不动。
  断尽诸苦本,  灭不更受身;
  如是之妙体,  永终于火中。”
  力士每所至,  力伏令人啼;
  人来归伏者,  能慰沃使悦。
  假其遭艰难,  恃力未曾泣;
  念慈敬佛德,  啼哭担舍利。
  力强勇武备,  志精怀自大;
  啼哭还入城,  意谦除贡高。
  幡盖授大殿,  施七宝高座;
  舍利置其上,  一切礼供养。

  佛本行经八王分舍利品第三十一

  诸力士悲感,  在于王殿上;
  供养尊舍利,  如是至数日。
  邻侧七国王,  时各寻遣使;
  皆共同一时,  如会至城下。
  各通其王命,  诸力士相闻;
  皆陈其敬意,  求得舍利分。
  诸力士答言:  “佛于我国灭,
  自供养舍利,  不能以相与。”
  尔时诸国使,  相闻至数返;
  力士擎舍利,  又恃其力强。
  使不肯还返,  当遣以威力;
  意各赍贡高,  无心分舍利。
  诸使还返命,  诸王各起意;
  寻即兴师众,  风发至其城。
  以无数军众,  围绕力士城;
  军来趣其城,  如霖雨暴水。
  人民入城底,  莫不怀恐怖;
  人众甚繁多,  城中不能容。
  七国王军众,  象吼马鸣声;
  震动其城墎,  人民战如波。
  于是七王军,  各于其部分;
  精练甚壮勇,  战士及象马。
  于是诸国王,  力任各严办;
  四种之战阵,  象马车步兵。
  力士亦严施,  城上拒战具;
  修治其池堑,  杜塞诸城门。
  即便皆建立,  军阵大行旗;
  国内诸细民,  莫不怀恐怖。
  于时七国王,  计议同一心;
  各与无数众,  器钾精锐备。
  犹如七星宿,  同夜俱出现;
  七王之兵众,  俱时到城下。
  大众起黄尘,  坌塞人众眼;
  但象之气臭,  塞鼻不得息。
  鼓角吹贝声,  塞耳无所闻;
  妇女诸幼小,  惶怖皆失色。
  对设火攻具,  消铜铁为汤;
  皆贯胄被钾,  当仗严进战。
  象马皆被钾,  整阵当对战;
  力士没体命,  不图分舍利。
  城里皆令催,  执仗上城战;
  诸力士齐心,  决定战不退。
  皆立于城上,  楼橹却敌间;
  看城外诸王,  军众无央数。
  军奋作威势,  同时大叫呼;
  一时大叫呼,  声向震天地。
  拔露剑掷弄,  晃昱曜天日;
  或有跳勇走,  捷疾欲向城。
  外军见力士,  严备自束带;
  决定欲对战,  殊无退却意。
  各与其妻息,  辞别当进战;
  诸战士妻息,  怀怖心惊波。
  又有父母者,  心爱恋其子;
  见子被钾铠,  欲出诣战场。
  垂泣皆啼哭,  咒树请神祇;
  子见父母悲,  心皆怀遗疑。
  或有诸妇女,  默然怀愁闷;
  或持天弓箭,  啼遮不令战。
  见妻子啼哭,  心猛锐果敢;
  掣夺取弓箭,  必欲战不疑。
  诸力士自恃,  意决必欲战;
  如藏虺在器,  怀怒毒炽盛。
  心意皆决定,  必欲战不疑;
  七王亦严办,  对阵垂当战。
  皆以素严办,  四部之兵众;
  象兵及马兵,  车步之兵众。
  有贵姓梵志,  厥名香草性;
  性博慧笃慈,  喻谏诸王言:
 “观诸王威势,  利器剑战备;
  欲伏强力敌,  灭尽形势命。
  居城自守者,  不易可得胜;
  力士得城内,  皆共同一心。
  如今重围闭,  意必欲获胜;
  唯愿诸大王,  幸回隆盛威。
  省其城中有,  遵善调良者;
  诸王皆共悉,  何辜横加恼?
  以力所闭者,  必果不独胜;
  或时堕围者,  方便胜外敌。
  毒虺自济命,  入穴藏其形;
  无故手探者,  毒螫或死伤。
  自觉有威势,  能震彼令恐;
  集聚入城藏,  坚固修守备。
  虽素力薄弱,  入城成大力;
  如灯火垂灭,  得膏薪还炽。
  若其城中有,  戒具神真者;
  以其戒德重,  外敌自坏散。
  犹昔重怨王,  用兵力竭尽;
  清明王有德,  胜外强怨敌。
  往过去诸王,  以力广土地;
  欲以恣其情,  驰名至无外。
  王食禄忽过,  如牛饮冰水;
  诸王尽过去,  国土地续存。
  是故当熟思,  世间正真理;
  设方便和同,  得舍利为贵。
  以矢力胜怨,  生仇逆返迫;
  以和顺取胜,  终已不起返。
  虽所言愚鄙,  诚无可采纳;
  诸王力盛强,  能消伏微敌。
  如所敬尊师,  奉法者为上;
  今宜追念师,  受行忍辱教。”
  今时彼梵志,  尽其体所知;
  和顺正真言,  慈心谏诸王。
  皆回降诸王,  隆盛猛锐心;
  于是诸王便,  顺辞答梵志:
 “所言得时宜,  和顺知方便;
  今所说善理,  笃厚存终始。
  汝当审吾等,  心悟善法力;
  心之所求欲,  不劳恣世俗。
  或以愿以力,  或以忿恚恨;
  已诤今斗者,  曼当对战者。
  如我等今意,  纯求以佛德;
  执仗求舍利,  不贪国财宝。”
  往古烈力士,  贡高答曰大:
 “战诤于仙林,  死伤难呰计。
  佛布教世间,  除劳灭自大;
  如何不为佛,  爱危脆命为?
  往古诸帝王,  迷惑贤女色;
  兴师相讨罚,  诸王死无数。
  佛教诚世间,  灭除贪淫意;
  而我不为佛,  爱危脆命为?
  往日有兄弟,  愚嫉兴嫌诤;
  还共相伤杀,  令尽无有余。
  佛兴显于世,  灭除愚嫉心;
  如何不为佛,  惜命而不战?
  昔手臂力士,  挟嫌结瞋恚;
  便执持武备,  欲尽诸王种。
  佛出于世间,  能除尽恚害;
  我等为佛故,  爱此躯命为?
  昔者华上子,  号曰十头神;
  坚固着色欲,  缘丧没身命。
  佛出于世间,  解一切缚着;
  我等为佛故,  着此身命为?
  往昔诸愚人,  以痴诤水虫;
  以其愚痴盛,  求其相杀害。
  佛兴出于世,  除一切愚痴;
  我等为佛故,  愚爱是身为?
  古来愚不达,  所诤诸臭秽;
  无有一坚要,  相害不可计。
  佛出除世患,  吾等为佛故;
  当与阎罗斗,  岂当疑世战?
  吾等心坚正,  终不疑于战。
  劳人使入城,  至诸力士所,
  尽意设方便,  陈吾等至意;
  其委仰于仁,  必令一对战。
  吾等错利矢,  克意当交战;
  闻仁说善法,  正真之言辞。
  内心即退灭,  瞋恚之恶毒;
  犹如虺被咒,  毒害灭无余。”
  尔时其梵志,  承诸王教命;
  便即行入城,  至诸力士所。
  欲见诸力士,  贵重有势者;
  便以谦恪意,  宣诸王教命:
 “城外诸王兵,  皆各严备仗;
  贯丳被宝钾,  晧晧曜天日。
  发心欲同声,  以尽其武力;
  意勇如师子,  张目向城看。
  摩拭豫严张,  金宝错涂弓;
  意勇无疲极,  昼夜不脱铠。
  卒发心忆念,  佛之慈明法;
  劳以义相让,  不疑畏战斗。
  不以诤土地,  来至此城下;
  不自大贪吝,  不以瞋慊来。
  敬佛功德故,  来到汝此耳;
  客以善义来,  主人宜敬待。
  佛为一切师,  吾等同敬事;
  欲供养舍利,  故来至此城。
  共为法兄弟,  幸可分舍利;
  广可令众生,  各各得供养。
  悭惜财宝者,  是不为秽耻;
  悭惜善法者,  是乃为愧耻。
  爱吝之为物,  必有丑秽名;
  除悭施善者,  圣贤之所叹。
  仁等若执意,  不与舍利者;
  今便可出城,  与客共捔力。
  居城依门扇,  不执杖出战;
  是则不为王,  非贵非勇士。
  城外诸王意,  如向来所说;
  鄙俱有善心,  等义示二家。
  又别有私意,  欲以向仁等;
  幸小垂听采,  请说正真法。
  唯仁等莫必,  专意求欲战;
  古来战诤中,  无善义无利。
  佛天师每叹,  忍辱德第一;
  今诸仁何故,  炽然怒求战?
  若忿诤六欲,  若诤宝财货;
  若以此战诤,  事理犹可通。
  以福德之故,  是善法叹誉;
  善与诤为怨,  是义当审思。
  每以普慈心,  和调安隐性;
  佛天师导教,  当慈加众生。
  莫杀害众生,  而行敬事佛;
  终无有利义,  是事不宜尔。
  仁等宜开意,  分诸王舍利;
  善法当流布,  因此为无始。
  若能为是者,  则无复战诤;
  可逮二善义,  福德及名称。
  其有专己见,  离正入邪道;
  善人尽方便,  当牵入正路。
  诸王设方便,  欲广建善法,
  欲普导世间,  牵至天人道。
  世尊每叹誉,  众施法最善;
  所至则为师,  天人之所叹。
  普观诸世间,  财施者不少;
  以法惠施者,  时有或无有。
  法施名称博,  广安隐世间。”
  是诸力士众,  闻是善法言;
  心内窃怀惭,  默然熟相视。
  以谦爱敬辞,  而谓梵志言:
 “仁乃善方便,  加爱敬于众;
  为梵志不妄,  勤建立着善。
  能降下我等,  善行者道中;
  犹御不调马,  不令入兽中。
  便可相从意,  如师所开示;
  爱厚笃敬信,  我等可用耳。
  忽舍忠怒言,  正直善谏者;
  事败遇艰难,  后追悔无及。”
  即时以金罂,  分圣尊舍利;
  别以为八分,  安谛一平等。
  于是诸力士,  从中取一分;
  致其余七分,  送与七国王。
  尔时诸力士,  上宾待诸王;
  诸王得舍利,  悲喜各归国。
  于是七国王,  各各自于国;
  兴师建神塔,  高乃至云际。
  梵志草香性,  欲己聚起塔;
  便从诸力士,  乞量舍利罂。
  界内贵梵志,  乞佛积灰炭;
  皆共收拾聚,  恭敬立神塔。
  诸王造初起,  以舍利神塔;
  于阎浮提地,  巍巍德如山。
  梵志所建立,  金罂塔第九;
  佛积炭灰塔,  满十妙巍巍。
  华香宝幡盖,  表显供养塔;
  挍饰甚妙好,  如香熏山岩;
  邻侧诸国邑,  无央数人集;
  或喜悲啼哭,  礼事敬神塔。
  皆共追恋慕,  忆念佛功德;
  辛酸悲楚毒,  永逝一何剧!
  以善施世间,  众生所恃赖;
  迷失路者导,  重病者良医。
  寒者之春阳,  旱热者凉池;
  三界之覆盖,  忽便寂然灭。
  三界失覆盖,  无恃可痛怜;
  当迷失正路,  随邪遭艰难。
  世失正倾邪,  流入三恶趣;
  世谁有大力,  能制令还者?
  世间诸众生,  愚痴蔽其眼;
  贪淫瞋恚火,  之所见烧然。
  一切世众生,  婴尘劳重病。
  世尊普慈心,  为三界良医。
  佛日盛光明,  始出现世时;
  普奋大光明,  照三千世界。
  普开敷世间,  天人芙蓉花。
  犹如诸池花,  蒙日光而开。
  诸天世人民,  及诸大国王;
  悲泣追叹慕,  向塔咏佛德:
 “唯世大覆护,  第一慈悲师;
  忽孤弃众生,  一何甚速疾。
  佛日之光明,  忽然而潜入;
  愚雾弥覆世,  当何从见明?
  谁当导众生,  示以正谛路;
  使至泥洹城,  寂静无恐惧?”
  时密迹力士,  广为诸天人;
  以次说是法,  宣佛本行德。
  诸天闻所说,  悚然毛衣竖;
  思惟所说理,  追寻佛功德:
 “所积众善本,  无限无有量;
  从难计数劫,  善行之积聚。
  行六度无极,  大海渊之地;
  众宝德相慧,  充满甚盈溢。
  今此贤劫中,  所兴千菩萨;
  假令诸罗汉,  慧如舍利弗。
  寿劫叹佛德,  不能令终竟;
  况吾智浅末,  限陈所见闻。”
  时诸会天人,  闻其所说法;
  心中忽明悟,  意如面见佛。
  皆共怀悲感,  恻怆追慕佛,
  愿志大乘意,  写情心专固。
  稽首归命佛,  忽然各飞去。

  佛本行经卷第七